國內 >   >  正文

向著“千億集群”進發——于都縣紡織服裝產業“華麗轉身”的背后

評論

日前,記者走馬于都工業園紡織服裝企業的各個生產車間,但見到處一派繁忙景象。紡織服裝,是于都的首位產業和全市“1+5+N”主導產業之一。從先前的彈棉花、小作坊等“草根經濟”,到現在向著數字賦能、智造當家的“千億集群”進發,于都紡織服裝產業歷經大約10年的培育發展,實現“華麗轉身”,其生產規模已列全省四大紡織服裝基地之首。

起步“草根經濟”

于都紡織業由來已久,民間素有彈棉花、做裁縫的傳統。憑著“三錘三匠”這幾門招牌手藝,于都人走南闖北聞名遐邇。“三錘”之中,就有彈棉錘。2000年以來,敢求突破的一批于都師傅,懷揣在沿海學到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紛紛返鄉興業,于是,紡織服裝產業在于都漸成氣候。

“我的父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以彈棉被為生,那時候不僅要四處漂泊,而且收入只能維持溫飽。”梓山鎮潭頭村建業制衣廠廠長張國標告訴記者,1993年他在廣東辦了一家制衣加工廠,2009年看到家鄉紡織服裝業異軍突起、潛力巨大后,他把工廠搬到家鄉,在家門口開起了制衣小作坊。2021年,他又和于都星途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把小作坊辦成了衛星工廠示范廠。

張國標僅僅是于都眾多返鄉創業經營紡織服裝的一個代表。先行先試者嘗到了甜頭,左鄰右舍、鄉里鄉親就陸陸續續跟上來,一時間,于都紡織服裝廠“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016年初,于都縣委、縣政府搶抓沿海產業向內地轉移的機遇,依托本地紡織服裝產業良好的發展基礎和豐富的勞力資源,在滿足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需求的同時,統籌考慮解決好“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問題,將紡織服裝產業定位為全縣首位產業,大力提升行業“兩化融合”水平,推動縣內紡織服裝產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實現高質量發展。

為此,縣里先后出臺降成本優環境措施116條和“服裝十條”政策,并以縣人大決議的形式通過了《關于推進全縣紡織服裝首位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數年間,通過持續招大引強、大抓項目,先后引進深圳贏家服飾有限公司、匯美集團、衛棉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星途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項目,有效推動了全縣紡織服裝產業加快做大做強、轉型升級,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隨之得到不斷增強。

星星之火,已然燎原。截至2021年底,于都縣紡織服裝企業發展到3000余家,全行業產值超過600億元。“中國服裝優質制造創新示范基地”“中國品牌服裝制造名城”“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十大特色產業集群”“全國紡織服裝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聯盟核心園區”等一系列“國”字號榮譽陸續加身。

走向“智能制造”

走進于都縣工業園,記者在星途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現代化的標準化廠房里看到,先進的吊掛系統、數控裁床設施一應俱全,每臺縫紉機上都加裝有智能化設備。

“這就是我們公司研發的紡織服裝生產智能溯源系統。這套系統‘會說話、會思考’,對從下訂單到客戶完成結算的全過程實行可視化檢測。”公司總經理劉灃滸介紹,該公司以數字化技術為支撐,對普通縫紉機進行智能化改造,讓其變成智能終端。改造后的縫紉機具有人機交互、生產調控、等級考核和品質監控四大功能。如,在縫紉機上加入人臉識別技術,將操作員和機器進行身份綁定,上機打卡,減少管理上的人為錯誤;對操作員的縫紉質量進行實時技術分析,能及時發現人為帶來的工作失誤,有效提高準確率、降低損耗率、降低不良品率、降低返工率、減少質檢成本等。

“發展成為衛星工廠后,我們的產量和質量都比以前提高了,貨源也更穩定了,當然廠里的效益也更好了,還就近吸納了不少勞動力就業。”梓山鎮佐琪制衣廠負責人郭觀仔說,自從搭上“中心工廠+衛星工廠”的順風車,工廠利潤持續增加,管理不斷優化,企業發展更加順風順水。

星途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中心工廠+衛星工廠”的“1+N”模式應運而生后,把衛星工廠開在了村民家門口,讓村民搖身變成上班族。目前,按照這一模式,縣內近3000家紡織服裝小微企業正被培育成為專業化、精細化的衛星工廠,形成中心工廠和衛星工廠互補生態鏈,構建起國內單品類加工規模優勢。

通過智能軟件采集身高、體型數據,根據客戶需求研發設計產品,并實行全智能流水線制造……在贏家時裝(贛州)有限公司,由全程智能化系統打造的一套設計、生產流程,讓高檔服裝線上私人訂制成為現實。50萬件、60萬件、70萬件……在江西脈動智能制造時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通過網云鏈查看全國實時銷量。該公司實施智能制造,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使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顯著提高。

近年來,于都搶抓戰略機遇,樹立“互聯網+”理念,積極引進、培植技術含量高的服裝制造龍頭企業,推動現有企業轉型升級;堅持緊跟前沿,引導制造業企業進行智能化升級,催生發展動能,提高生產效率,增強產業實力,促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和鼓勵企業上馬新機器、新技術,推動一批企業實施“機器換人”,以技術改造提升生產效率。截至目前,該縣超過30%的紡織服裝企業擁有自動或半自動化設備。

智能制造,帶來“浴火重生”。特別是2016年以來,政府筑巢引鳳,龍頭企業、智造項目接踵而至,產業鏈條不斷補齊,推動了于都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挺進“千億集群”

如今,行走于都城鄉,紡織服裝企業隨處可見,“智能制造”“私人訂制”成為百姓交談的高頻詞,“買衣服,到于都!”的好口碑響遍省內外。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弱到強,從小眾到集群,于都紡織服裝業“華麗轉身”的背后,始終閃耀著“智”的光芒。

“于都緊扣高質量制造重要一環,協同中端品牌打造數字化、柔性化供應鏈,構建高質量產業配套體系和全新的產業生態,不僅重新定義著數字經濟時代高質量的制造,推動著制造品牌和區域品牌的協同發展,也為產業的渠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帶來更多的可能和空間。”去年5月10日,2021中國服裝論壇高端制造與設計協同創新峰會在于都舉辦,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對于都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和潛力給予了充分肯定。

“我看到的是全國的服裝企業,不在來于都的路上,就在從于都返回的路上。不到于都來就覺得少了什么,我覺得這就是服裝界出現了‘于都現象’。”匯美集團董事長、茵曼品牌創始人方建華如是說。

“作為國內紡織服裝產業新興大縣,于都希望站在更高起點上。”于都縣委書記黃法表示,按照規劃,于都將力爭在“十四五”期末,實現“紡織服裝產業規上企業達260家,全產業鏈年產值達1000億元”的宏偉目標。未來幾年,于都將以時尚設計研發為引領,以“兩化融合”的現代制造體系為基礎,以具有持續創新發展能力的制造品牌為主導,建設全國“技術最好、成本最低、速度最快、在途最短”的先進服裝制造業基地,打造“千億集群”,奮力挺起贛州紡織服裝產業帶于都核心區脊梁。

(來源:贛南日報)

標簽: 科技有限公司 華麗轉身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