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龍在訓練中。丁 勇攝
有過射擊經驗的人都知道,由于槍支跳動和瞄準造成的眼部疲勞,每射出一發子彈,射手通常會下意識地眼向下看然后才再次瞄準,這種現象被稱為“視力回收”。可令人稱奇的是,連續3年參加國際射擊比武、摘得3金4銀的第71集團軍某旅偵察一連副連長孫金龍,竟練就了一門“獨門絕技”:眼珠不轉地緊盯目標連續射擊。
這一“絕技”是怎么練成的?孫金龍回答:“我的秘訣就是苦練!”
在10米外的桌子上放指甲蓋大小的小石子,盯著不眨眼;將石子彈起,眼珠跟著石子轉……在這樣的強化訓練下,孫金龍做到了緊盯目標3分鐘不眨眼,頂著烈風、迎著強光不流淚;反應速度也越來越快,出槍、瞄準、擊發僅需1.6秒。
2016年,國際輕武器射擊技能大賽在澳大利亞普卡普恩雅爾軍事基地舉行。代表中國軍隊出征的孫金龍和戰友,與來自18個國家的21支代表隊展開角逐。
比賽開始的前一天,裁判組突然更改部分比賽規則,要求“不能借助身體以外的依托物射擊”。這一規則變化,讓參賽選手紛紛措手不及。
伴著陣陣風聲,比賽拉開戰幕。第一次試射,“砰!砰!砰!”子彈偏離靶心,孫金龍深呼一口氣,告誡自己“要把比賽當作訓練,控制情緒”。第二次試射,他沒有急于扣動扳機,而是觀察飛揚的塵土判斷風速,再決定射擊時機,慢慢地心里有了底。比賽正式開始后,他在目標出現的一刻,屏住呼吸,瞬間擊發。
那次比賽,孫金龍頂住壓力,奪得個人冠軍積分賽、步槍團體越障射擊賽和步槍移動目標團體積分賽3個項目金牌。
部隊調整改革后,孫金龍被任命為某旅偵察一連副連長。為讓戰友少走彎路,他將自己這幾年的訓練體會整理編寫成3本射擊筆記,總結的“影響射擊的十個細節”,成為官兵爭相學習的“寶典”。
前不久,該旅為培養射擊能手,組織特種射擊集訓,孫金龍擔任“總教頭”。剛到集訓隊,孫金龍就給所有隊員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3分鐘步槍精度射擊,他要求30秒內打完;步槍快速射擊,規定10秒打完5發子彈,他要求8秒內打完;步槍急停速射,要求全副武裝沖刺30米打出3發子彈,他規定必須打5發……
一名戰士問孫金龍:“時間完全夠用,為什么打那么快?”孫金龍回答:“戰場上,比敵人晚開槍半秒,你可能就犧牲了。”
由于參訓隊員多為合成營步槍手,特種射擊經驗不足,所以第一階段每天的訓練主要是據槍。有人私下議論:“來集訓誰沒‘兩把刷子’,怎么還像新兵一樣練據槍?”話傳進孫金龍的耳朵里,他也不生氣,而是提出兩人比一比:背對靶位,同時轉身立姿點射。結果這名隊員還沒瞄準好,孫金龍就已經槍響靶落。
放下槍,孫金龍意味深長地告誡大家:“萬丈高樓平地起,不練好據槍動作形成‘肌肉記憶’,就做不到槍響在敵前。”(劉吉強 于航 呂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