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寧浩監制、徐崢主演、青年導演文牧野執導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將于7月6日上映,6月19日,該片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進行了一次小范圍的媒體點映,這部神秘的影片也首次揭開面紗。
從風格來看,《我不是藥神》雖然有徐崢一貫的中年危機,也具備幽默元素,但從本質上來講是一部反映社會尖銳問題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徐崢在映后見面會上表示,希望觀眾能夠支持新人導演文牧野,也希望人們在看完影片后能夠有所思考。
一場關于藥的拉鋸戰
徐崢這些年來幾乎成了“中年危機”代言人,《我不是藥神》依然如此。他飾演的程勇原本是一名普通的中年男人,開了一家印度神油店,但生活落魄,婚姻也遭遇變故,父親急需資金做手術。一個慢粒白血病病人找到他,希望通過他的渠道從印度帶一種特效藥,這種藥在國內由于被歐洲公司壟斷,賣出4萬一瓶的天價,而同等的印度仿制藥只需要500元。這顯然是違法的,但是由于生活所迫,程勇經歷過一番思想斗爭后終于答應對方,從而一躍成為這種藥的獨家代理商。收獲巨額利潤的他,生活發生了劇烈變化,被病人稱為“藥神”,但仿制藥的流動也引起警方注意,一場拉鋸戰就在波濤暗涌中慢慢展開。
影片有兩個主要線索,一個是程勇的性格變化,剛開始他主要想掙錢,進價500元賣出2000元的價格讓他迅速積累了大量資金,也讓他產生了暴富心態,不過當他意識到“走私”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牢獄之災后,就萌生退意。但他看到白血病人的痛苦之后,決定重操舊業,以進價賣藥,后來甚至賠錢為病人帶藥。另一個主要線索則與現實有關,那就是原裝藥的高昂售價與低廉的仿制藥讓相關部門意識到患者的需求,從而推動國內醫保政策的改進。
這是文牧野的第一部電影長片,他認為這是一部在外形上非常華麗,充滿了樂趣和刺激的電影,但是內核直指人性,能夠讓觀眾感覺到善良的力量。
小人物的悲歡讓觀眾動容
作為“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的一部作品,《我不是藥神》中寧浩、徐崢聯手青年導演文牧野,這也是寧浩、徐崢繼《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無人區》《心花路放》后五度聯手的作品。對于這部影片,徐崢表示:“在一開始的時候,有很多幽默的元素,在表演上借用了喜劇的元素,其實我們這部電影的最終訴求還是希望能感動觀眾。如果你要歸類的話,我更愿意說它是一個人物傳記電影,其實就是講整個人物成長的救贖。”
在觀影過程中,《我不是藥神》的流暢度和表達的主題完全超出了新人導演既往的水平。映后不少觀眾都表示,文牧野的嫻熟根本不像是新人導演。而在徐崢所飾演的程勇所串起的王傳君、譚卓、章明等小人物的悲歡也讓觀眾動容。尤其是章明所扮演的“黃毛”,為電影貢獻了最為動情的一刻。
此前在采訪中,徐崢表示這是自己最滿意的一次表演。作為電影的監制和主演,他還感慨道:“這是作為中國電影人很自豪、應該做的電影,也是觀眾需要的電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