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急性黑暗暴露誘發覺醒的神經環路機制。研究圖示
中國學者率先揭示生物鐘紊亂、睡眠障礙背后機制 提供治療新靶點
中新網上海2月1日電 (記者 陳靜)光照環境異常是造成生物節律紊亂以及睡眠障礙的重要因素。但是,哪些大腦核團參與異常光照環境引起的節律紊亂和睡眠覺醒行為異常,國際醫學界尚不清楚。
記者1日獲悉,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黃志力課題組的研究成果率先揭示了相關神經環路機制,或為治療光照環境異常導致的生物節律紊亂和睡眠障礙等疾病提供新靶點。
據悉,現代人跨時區旅行、倒班和加班已十分普遍。由此引發的生物節律紊亂和睡眠障礙等相關疾病的發病率逐年攀升,給人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帶來困擾。
|
黃志力教授團隊利用多種等研究手段,發現相關神經元在急性黑暗介導的促覺醒效應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研究還發現,視網膜神經節細胞能夠直接調控相關神經元的活性,并與其形成單突觸連接。
據了解,相關研究成果剛剛在線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當代生物學》上。
標簽: 睡眠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