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  正文

大腦神經環路“紅綠燈”失控會導致社交恐懼

評論

美國東部時間3月18日,國際期刊《神經元》報道了浙江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系徐晗教授團隊利用自主構建的小鼠模型,在前額葉皮層發現一條導致小鼠社交恐懼行為的新神經環路。

目前,社交恐懼癥發生機制不甚清楚,且尚無令人滿意的療法。徐晗團隊自主研發了一套小鼠條件性社交恐懼造模系統。運用條件性社交恐懼小鼠模型,科研人員發現當實驗小鼠經歷社交恐懼表達后,前額葉皮層有大量c-fos激活;而用藥理學方法失活前額葉皮層則會大大降低小鼠的社交恐懼程度,這表明前額葉皮層直接調控社交恐懼的表達。

徐晗團隊采用在體多通道電生理記錄,發現當社交恐懼發生時,前額葉皮層表達小清蛋白(PV)的抑制性神經元的動作電位發放活動顯著下降,而興奮性神經元的活動顯著升高。進一步的藥理遺傳學實驗證明上述現象導致了小鼠社交恐懼的表達。

神經元好比神經環路中的“紅綠燈”,當“綠燈”PV神經元正常工作時會抑制興奮性神經元的活性,從而防止社交恐懼的發生。徐晗團隊運用一系列的藥理遺傳學實驗證實,前額葉皮層表達生長抑素(SST)神經元活動的升高抑制了PV神經元的活動,從而使得興奮性神經元的活性增強,進而導致了社交恐懼行為的發生。(江耘 柯溢能)

責任編輯:王明月

標簽: 大腦 社交恐懼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