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吳佳佳報道:日前發布的《中國母乳喂養影響因素調查報告》(簡稱《報告》)顯示,我國6個月內純母乳喂養率約為29.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嬰兒出生后1小時內開始母乳喂養、6個月內純母乳喂養、堅持母乳喂養到2歲及以上。根據我國國民營養計劃,2020年,0至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達到50%以上;2030年,這一數字在2020年的基礎上提高10%。
然而,《報告》顯示,我國嬰兒6個月內純母乳喂養率為29.2%,遠低于43%的世界平均水平,以及37%的中低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同時,在中國有31%的母親在嬰兒出生6個月內添加了水和果汁等液體。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方晉認為,母乳代用品促銷誤導消費者,顯著提高了給孩子添加奶粉的可能性,降低了6個月內嬰兒的純母乳喂養率。同時,嬰兒母親對母乳喂養的認知不足,家庭、工作單位和公共場所對母乳喂養的支持不到位等,也是造成我國母乳喂養率低的主要因素。
“另外,由于我國產假制度相對不完善,女性在生育之后需快速回到崗位。”方晉稱,導致哺乳期女性很難在工作期間喂奶,如此產生惡性循環。
《報告》建議,我國應采取多種措施來改善母乳喂養狀況。首先,通過加強對母乳喂養知識和技能的宣傳,提高公眾相關認知。其次,醫療衛生機構應發揮核心作用,為嬰兒母親提供從孕期、分娩至產后的全方位母乳喂養宣教和專業技術支持。此外,應從國家法律層面為實現6個月內純母乳喂養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同時,應鼓勵工作單位為母乳喂養提供支持,允許哺乳期女職工有彈性工作時間和方式,以充分保障哺乳期母親在恢復工作后能夠繼續母乳喂養。
標簽: 母乳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