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  正文

出臺“兒童食品”方面的標準 才能讓市場上的“兒童食品”名副其實

評論

“兒童食品”國標缺失,給了企業吹噓、扯皮的機會,只有盡快出臺“兒童食品”方面的標準,才能讓市場上的“兒童食品”名副其實。

現在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買食品時,青睞冠以“兒童食品”字樣的產品,認為它們更符合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這類產品往往價格也更高。事實上,對于3周歲以上的兒童,我國還沒有專門的食品安全標準,很多所謂的“兒童食品”,成分也與一般食品并無不同,甚至不適合兒童食用。

最近幾年,市場上的“兒童食品”很是流行,從常見的兒童牛奶、兒童餅干到兒童醬油、兒童食用鹽,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兒童食品”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是外包裝比較“萌”,比較卡通,讓家長一看就知道是“專門”給兒童生產的;二是在營養成分上,會特別注明添加了一些號稱可以增強兒童免疫力、補充身體所需營養的物質。有了這兩點,即便“兒童食品”比普通食品價格高了很多,很多家長也會毫不猶豫地購買。

然而一個我們不得不正視的事實就是,所謂的“兒童食品”可能只是一種營銷噱頭,不但其營養成分并沒有家長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為了討孩子喜歡,讓孩子“吃了還想吃”,一些廠家還玩起了“高鹽高糖”的把戲,這對孩子的成長顯然是弊大于利的。有調查顯示,在受訪家長看來,加入食品添加劑過多是“兒童食品”最大的問題,然后是夸大功效、虛假宣傳、價格偏高。

換句話說,絕大多數家長不過是在“想當然”的心理下多花了錢,卻買到了和普通食品并沒有多大區別,還可能對孩子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的“兒童食品”,不僅坑了小孩也坑了大人。我們當然可以站在道德角度質疑一些食品生產廠家見利忘義,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缺乏必要的社會責任感。但在商言商,在不違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廠家自然要追求市場利潤的最大化。

所以說,要想終結目前市場上的“兒童食品”亂象,除了依靠廣大家長理性消費,不要盲目跟風之外,最根本最關鍵的,還是需要盡快改變目前圍繞“兒童食品”只有概念沒有標準、企業自立標準的局面。食品生產企業“自由發揮”的空間太大,造成了“兒童食品”成為很多企業實現產品差異化、追求高毛利的手段,造成了目前的市場亂象。

從法律和監管的角度來說,首先要明確到底什么才是“兒童食品”,不能像現在這樣,廠家把普通食品換個卡通包裝就成了“兒童食品”;其次是盡快為“兒童食品”制定統一的國家標準,可以參照國際標準,同時結合中國兒童的體質去制定。有了法定的概念和標準,食品生產企業自然也就有標準可循,不會為所欲為了,市場上的“兒童食品”才能名副其實。

標簽: 兒童食品 標準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