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7日是世界第二十個慢阻肺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教授攜廣醫一院呼吸內科陳榮昌教授、李時悅教授、鄭則廣教授,中醫科喻清和主任醫師、老年科石永英副主任醫師等專家組成的南山名醫團再次登上廣州日報名醫大講堂,就慢阻肺的防治為公眾支招。
鐘南山: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是關鍵
在本次名醫大講堂上,鐘南山再次提醒大家,慢阻肺最重要的癥狀有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特別是呼吸困難,也就是平常大家所說的氣促、氣急。
“一些患者以為活動以后有點氣促、呼吸困難,是因為年紀大了自然退化的原因,其實并不是這樣。”鐘南山指出,這是對慢阻肺不夠了解。很多慢阻肺患者早期沒有明顯癥狀,或者只有輕度的氣促。而一旦發展到有癥狀,比如說氣急比較明顯的時候,肺功能就較差了,這個時候可逆的空間就很小。臨床上,很多患者等到出現了明顯的走路呼吸困難、甚至洗澡呼吸困難才就醫,往往就晚了。
“早發現、早診斷,早期給予藥物干預,是改善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鐘南山強調。
那么,如何才能盡早發現慢阻肺呢?他介紹說,診斷慢阻肺的金標準是肺功能,肺功能檢查其實并不難,在有經驗的操作人員引導下用力吹口氣就可以了解肺功能,“就可以知道你有沒有患慢阻肺或者早期的慢阻肺。”現在很多基層的醫療機構都可以做肺功能檢查。
“我們建議在40歲以上的人群,特別有長期抽煙的人群,或者長期接觸一些煙霧、生物燃料等高危人群,每年都要做肺功能的檢查。”鐘南山說,盡早發現、并在癥狀很輕的時候就開始接受治療,可以保護肺功能不繼續下降。
“當然,抽煙是引起慢阻肺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戒煙是預防慢阻肺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他補充道,總之,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是改善慢阻肺生活質量最好的辦法。
陳榮昌:穩定期也應規律用藥
“目前全球已經有6億慢阻肺患者,慢阻肺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疾病負擔。”據呼吸內科教授陳榮昌介紹,由于慢阻肺早期沒有癥狀,早期通常會漏診。很多病人有咳嗽、咳痰癥狀,但癥狀不太嚴重時都以為是正常現象,沒有足夠重視,導致慢阻肺早期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斷治療。
他說,慢阻肺是一個慢性氣道疾病,需要長期治療。很多患者出院后或用完醫生開的藥就不再去復診,也不繼續治療。很多病人等到疾病加重了才去看病,在穩定期沒有規律用藥預防急性加重、防止疾病進展的意識,這樣很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李時悅:終末期考慮肺減容或移植
慢阻肺到了終末期也不要放棄希望,據呼吸內科教授李時悅介紹,目前臨床上有不少新的技術。比如肺減容術,利用這一技術,重度肺氣腫的患者可通過外科切除或經支氣管鏡活瓣植入的方法,把一部分肺氣腫嚴重且基本沒用的肺組織去除或讓肺葉不張,讓吸入的氣體能重新分配到剩下的功能相對好點的肺組織,降低肺過度充氣,以此幫助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臨床癥狀。此外,肺移植也是終末期慢阻肺患者可以選擇的一種治療手段。
總而言之,隨著醫學的發展,可以針對慢阻肺不同階段不同情況來制訂治療措施。他提醒:對慢阻肺的病人來說,重要的就是要定期去看醫生,聽取專業醫生的意見,在醫生的幫助下得到合理的治療。
鄭則廣:避免“假用藥”現象
呼吸內科教授鄭則廣結合相關病例指出,臨床上由于患者吸入操作有誤,導致雖然每天都在做吸入治療,但病情卻難以改善。
如何避免“假用藥”現象? 鄭則廣支招,首先,在做吸入治療前要徹底排痰、清除氣道分泌物;其次要保證吸氣容量最大化。因為吸入藥物發揮藥效的部位是在小氣道,實現吸氣容量最大化后屏氣時間足夠長,藥物進入小氣道的比例才更大,達到的療效也會更好。
如何實現吸氣容量最大化?可多練習徹底呼氣和盡量吸氣——練習徹底呼氣,可以縮唇方式呼氣,邊呼氣邊收縮腹部、雙肩關節內收內旋地縮胸,緩慢徹底呼氣。呼氣結束后,可練習做緩慢深長的吸氣,邊吸氣邊挺胸雙側肩關節外展外旋地擴胸。
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胡杰英還就鄭則廣教授提及的居家康復操動作要領進行詳細講解,團隊成員現場配合示范,以更直觀的方式為大家呈現。其中,有助重度-極重度高齡慢阻肺患者康復的臥位康復操動作要領如下:
拉伸起坐: 患者雙手拉住床邊,利用上肢力量將雙側肩關節、背部、腰部離開床面,鍛煉至能坐直。
橋式運動: 患者取仰臥位,膝關節屈曲,雙足底平踏在床面上,用力做使臀部離開床面的動作,鍛煉到能離開床面,甚至離開約10-15厘米。
空中踩車:患者取平臥位,根據下肢肌力,依次采用個體化的運動強度:屈膝——伸直下肢、直腿抬高、屈膝抬高下肢做空踩自行車的動作——順勢落床、兩小腿在空中交替做空踩自行車的動作。
喻清和:中醫食療有助緩解癥狀
中醫科主任醫師喻清和從中醫的角度對慢阻肺進行了解讀,并開出了以下幾道食療方:
1、黃芪烏骨雞
材料:黃芪50克,烏骨雞1只,蔥、姜、鹽、花椒、料酒各適量;
做法:黃芪洗凈切片備用;烏骨雞去毛及內臟,放沸水中氽燙,撈出洗凈;將黃芪及蔥段、姜片、花椒塞入雞腹后置湯盆中加適量水、料酒、鹽,隔水燉至雞肉熟爛即可;
作用:有助補中益氣、益衛固表、利水消腫。
2、人參核桃茶
材料:人參3~6克,胡桃肉6~12枚,生姜3片;
做法:人參切薄片,胡桃肉連皮搗碎,與生姜一起放入保溫杯中,用沸水沖泡,加蓋悶15分鐘,代茶頻飲,參片胡桃肉也可同時食用;
作用:補肺益腎、納氣平喘止咳。
3.、川貝杏仁飲:
材料:川貝6克,杏仁3克,冰糖少許;
做法:川貝和杏仁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后加冰糖轉文火煮30分鐘即可;
作用:清熱化痰,平喘止咳。
4.、陳皮茶
材料:新會陳皮10克;
做法:陳皮撕成小塊放入茶杯中用開水沖泡,加蓋燜10分鐘左右,可加少量白糖調味服用;
作用:行氣除脹,止咳化痰。
石永英:約50%慢阻肺患者營養不良
廣醫一院老年科副主任醫師石永英指出,慢阻肺會引起營養不良,營養不良又會加重慢阻肺癥狀。她從多年臨床中發現,約50%慢阻肺患者存在營養不良。因此,她強調老年慢阻肺患者需從積極治療原發病、進行康復鍛煉以及營養支持三方面加強營養不良的綜合管理。
她說,合理的營養支持、飲食及運動方案的調整等對改善老年慢阻肺患者營養狀況、緩解病情、改善肺呼吸功能和預后有積極的作用。
如何加強營養支持?她建議老年慢阻肺患者適當補充如乳清蛋白及其他動物蛋白等優質蛋白質,增加深色蔬菜和水果等富含抗氧化營養素食物的攝入,每天在餐間、餐時或鍛煉后還可考慮額外補充營養制劑。(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茹志娜、韓文青、王文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