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晚,氣溫驟降,武漢迎來今年初雪。不少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被此輪急速降溫“放倒”,多家醫院心內科爆滿。中華醫學會內科學分會青年委員、同濟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周寧,在參加武漢市衛健委、武漢市愛衛辦與長江日報報業集團聯合打造的健康科普系列活動“健康大家談”時指出,高血壓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萬惡之源”,如不重視自我管理,長期高血壓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損害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引發冠心病、腦中風、腎功能衰竭等嚴重病變,甚至危及生命。
高血壓本質上是“生活方式病”
第五期“健康大家談”活動在卓爾書店舉行。“我國3.3億心腦血管病人中,其中2.9億是高血壓患者。”周寧教授開場拋出的數據讓現場觀眾感到意外:“高血壓患者占比這么大嗎?”
“高血壓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病,高鹽飲食、抽煙、喝酒、缺乏運動、生活節奏快等不良生活習慣是致病的罪魁禍首。”周寧告訴大家,三十年前,病房里很少見到高血壓患者,但隨著經濟的發展,老齡化的加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高血壓患者逐年增多并且呈現年輕化趨勢。
周寧以南北方患病群體數量的差異做了進一步解釋。“我國多年來一直是北方地區人群高血壓患病率比南方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南北生活習慣不同。”周寧解釋道,首先,北方人吃鹽較多;其次,北方氣候較冷,容易誘發高血壓,還有北方超重、肥胖的人群也較高,這就導致我國北方的心腦血管疾病更為高發。
“湖北現在正在開展的‘323’攻堅行動,是指的影響我省群眾健康一系列疾病的簡稱。這其中的‘2’就是指的高血壓、糖尿病兩種基礎疾病。”周寧說,之所以將高血壓作為“323”攻堅行動重要的攻堅方向,主要是從三個考慮:一是疾病死因順位排前三位,二是患病率比較高、診療量比較大,三是疾病社會負擔比較重。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萬惡之源”
高血壓指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周寧說,人的壽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血管健康程度,而血管是否健康和高血壓息息相關。
這是因為高血壓是引發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復雜的慢性炎癥過程,跟動脈內膜受損、膽固醇沉積、巨核細胞聚集吞噬等多個病理過程相關,可發生在全身大、中動脈。血壓過高時,血流對血管壁的沖擊會損傷血管內膜,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就會聚集、沉積在血管壁,從而啟動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的出現,又使得血管彈性降低、血管阻力增加、靶器官血液供應受損,久而久之就會損害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出現腦卒中、心肌梗死、腎衰竭等,因此高血壓也被稱為“無聲殺手”,心腦血管疾病的“萬惡之源”。
“這就好比羊圈破了一個洞,你不去補,等到羊都跑了你再來補就晚了,高血壓同理。”周寧用“亡羊補牢”來比喻對高血壓視而不見的危害。
沒癥狀不代表沒高血壓
周寧提到,高血壓防控面臨一個很嚴峻的問題,知曉率、治療率和達標率都很低。他做了現場調查,“你們中知道自己血壓情況的請舉手。”結果現場無一人舉手。
周寧對這個調查結果并不意外。他說,來看他門診的心腦血管患者,高血壓患者中接近一半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知道有高血壓的人群中用藥人數不足一半。
這是因為高血壓往往是沒有癥狀的,如果出現頭痛、頭昏、惡心、嘔吐甚至胸痛、胸悶、視物模糊,意味著已經出現了高血壓的并發癥。周寧還列舉了高血壓認知存在的其他誤區。比如:“我年輕,我不會有高血壓”“我沒有什么癥狀,我也不會有高血壓”“人老了,血壓自然就比年輕人高,不必刻意控制血壓”。
“年輕人并不是高血壓的豁免區,老年人高血壓并不是自然現象,也是危害因素。”周寧提醒道,有很多人認為沒有太多癥狀不用管,或者只是有些心悸或頭痛、頭暈時也不注意,直到因為腦出血、冠心病出現嚴重狀況后,一查血壓才發現原來血壓這么高,這時候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重視家庭自測血壓
“高血壓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不重視而引起的高血壓并發癥。”周寧說,人到中年,多事之秋,40歲以上的青中年,尤其是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群,要勤測血壓,定期體檢,對發現的異常情況定期復查。
周寧推薦使用電子血壓計進行家庭自測血壓,不僅便捷,而且可以提高高血壓的知曉率和診斷的準確性,更能全面反映生活狀態下的血壓水平,以鑒別隱匿性高血壓和難治性高血壓。測量血壓的正確方法是安靜休息5—10分鐘后坐位測量,最好選擇上臂式血壓計,測量時手肘放在桌上與心臟同一水平。測量血壓過程中保持安靜,上臂盡量保持不動。正常血壓范圍為90—140/60—90mmHg。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就要考慮診斷高血壓。
周寧提醒,家庭自測血壓時要注意“三不”,即夜間不用刻意起來測血壓、每天測壓次數不宜過頻、不要過分計較每次的血壓高低。
說一顆藥就能治愈的都是騙子
由于高血壓人群太為廣泛,市面上出現了很多“靈丹妙藥”,號稱“一針治愈”“一顆藥治愈”。周寧提醒,目前,全世界沒有一種藥物、針劑、儀器、保健品能夠根治原發性高血壓。凡是打著“治愈”旗號的都是騙子。
“改善生活方式和堅持服藥是治療高血壓的‘兩駕馬車’。但是很多人都不能堅持每天服藥。”周寧透露一個數據,用藥人群里面只有百分之十幾的人能有效控制血壓,原因就是服藥過于隨意,增減由己、想停就停。
“降壓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減少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周寧說,高血壓患者一般須終身治療,若自行停藥或減量,血壓遲早還會回復到治療前水平。“降壓藥本身沒有成癮性,就像冬天來了我們要穿厚衣服,之所以不能脫下厚衣服,不是因為衣服有成癮性或者依賴性,僅僅是因為天氣冷我們離不開厚衣服。所以不能停用降壓藥的原因也不是因為藥物有成癮性,而僅僅是因為高血壓難以根治。所以我們共同的敵人是高血壓,而不是降壓藥。要牢記降壓藥是來幫助我們戰勝高血壓的,降壓藥是我們的友軍,高血壓才是我們的敵人。”
那么,是不是服藥后就終身不能停藥呢?針對觀眾的提問,周寧說這要視情況而定,門診中也有患者因為通過減肥、改善飲食和精神狀態等,血壓長期控制平穩,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減量直至停降壓藥的。
生活方式是控制高血壓的基礎,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飲食。周寧給了一個總的原則:保持熱量攝入和消耗平衡,攝取足夠的滿足身體需要的、比例適當的營養素,多吃低鹽、低脂和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多食用新鮮的蔬菜、水果,戒煙限酒。此外,要做到心理平衡,并參加多種形式的體育鍛煉特別是有氧運動,以保持正常的體重。(記者王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