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  正文

寒潮來襲 保暖不足可致五類疾病

評論

風、雨、降溫,齊齊來襲!伴隨著今年下半年廣東首發的寒冷紅色預警,粵北高海拔地區已經出現冰掛、霧凇;廣州寒冷橙色預警生效,市民須穿厚衣戴暖帽地頂著寒風出行。

醫生提醒,一般寒潮后兩三天就是感冒等疾病就醫高峰,“急凍”時最關鍵的是做好保暖,防止病毒入侵,預防心腦血管意外、關節疼痛發作等。

一天三時段 人體最易受寒

這波“急凍”集齊了風、寒、濕三大“攻擊力”,在關注降溫多少度的同時,呼吸疾病名家、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教授提醒,在一天三個人體最易受寒的時段里要更注意保暖。這三個時段包括:晨起(6時-10時)、傍晚(16時以后)及深夜。

保暖不足 可致五類疾病

據世界衛生組織,人體受寒潮影響,容易發生與寒冷相關的五類癥狀、疾病。在呼吸道,容易以生流鼻涕、氣促、喘息、咳嗽;在心血管,容易發生胸痛、心律不齊、氣促;在外周循環系統,容易發生手指腳趾變色、疼痛、麻木和發癢;在骨骼肌,容易發生疼痛、僵硬、腫脹、活動受限、感覺異常、肌無力;在皮膚,容易肌膚發癢、皮疹、皮膚紅腫。

而寒潮期間,最容易受影響的人群是老年人、嬰兒、兒童和青少年、患有慢疾病或有生理或心理缺陷的人和正在服用某些藥物或營養不良的人。

與冷相關 心血管病最兇險

寒潮時,如果保暖不足,最經常發生的是受凍后機體抵抗力下降,導致感冒病毒入侵。

老人最容易受寒潮影響的是關節痛。關節痛本身屬于“氣象病”,干與濕、冷與熱、氣壓高與低,與關節痛發作的關系最明顯——當日變溫在3度以上、逐日氣壓變化在10百帕以上、逐日相對濕度變化大于10%時,關節局部紅腫、痛、熱、無力等關節問題就會多起來。

而心血管病是寒冷相關疾病中最兇險的。據我國相關醫學臨床實踐發現,在寒冷刺激下,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肌易缺氧,約77%的心肌梗死患者和54%的冠心病患者在寒潮天氣下病情加重。

“冬季高血壓患病率足足比夏天高出20%,無論有否吃降壓藥,患者血壓一般升高5-10mmHg;冠心病、心衰、心梗??在冬季,發病表現與其他時節一樣,但發病率大大增加”,廣東省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廣東省人民醫院心研所高血壓研究室主任馮穎青說。

保暖之衣:做足細節防風與防寒

張忠德教授指出,保暖并不是僅等于多穿衣服,里三層、外三層只保厚度,保暖需要的是細節做到位。

頭頸部:佩戴帽子和小圍巾,尤其在外出時,還要戴上口罩,這樣可以防風與防寒同步進行;

上衣:貼身穿比如純棉背心等,舒適透氣較好;外套里套穿合身的圓領或高領衣物為首選;不要穿過于寬松T恤衫配大衣、外套;

下裝:穿無破洞、過膝、不露踝的保暖長褲;寶寶或準媽媽可以選擇純棉或搖粒絨或珊瑚絨護臍褲;

足部:居家或外出都要穿好襪子且襪子要過踝,不宜穿船襪,且在家中要穿毛拖鞋,注意腳部保暖;外出建議穿短靴或長筒靴。

保暖之食:“打邊爐”盡量少葷多素

降溫天,很多家庭喜歡“打邊爐”,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專家成杰輝指出,火鍋是暖腸胃、舒郁結、除寒濕的隆冬向初春過渡的應節烹調法。

不過,吃火鍋要注重食物多樣,盡量少葷多素,可多選綠色蔬菜、土豆、紅薯、豆制品、菌類等,攝入足夠的植物纖維有助于胃腸消化,才能保證胃腸通暢有活力。火鍋湯底及蘸料不宜過多選用過辛、過辣等口味重或刺激調料,且火鍋現煮現吃,剛出鍋的滾燙食物需稍稍放涼,否則容易燙傷。涮煮肉類時,必須保證煮熟煮透才可食用,以免吃進細菌或寄生蟲。長時間涮燙的火鍋湯內嘌呤含量很高,不能飲用,海鮮、牛羊肉、菌類、豆制品等均為高嘌呤食物,有痛風病史的朋友注意節制不宜多食。

此外,應盡量避免“冰火兩重天”的飲食方式,一邊吃火鍋一邊喝冷飲,會對消化系統造成極大的刺激,很容易引起急胃腸炎。

而高血壓專家馮穎青則特別提醒有心血管病風險,尤其是老年人,務必注意少量多餐,最好每餐只吃半飽,餐數則可調整至一日5-6次。臨床發現,飯后是心血管意外高發的時段,餐后不要急于活動,否則除了消化系統供血,機體又要增加肢體供應,將導致心、腦進一步缺血、缺氧。

此外,老人最好多吃易消化的東西,蔬菜、水果、維生素豐富的為宜。因為如果吃肉太多,冬天又喝水少,腸胃功能退化的老人,容易出現大便干結,便秘正是老年患者心血管意外的一大誘因。

保暖之住:室內溫度保持20℃-25℃ 最佳

天氣一冷,很多家庭都關門閉窗,嚴防冷風灌入,醫生提醒,再冷也要保障常通風,新鮮空氣保障機體健康。

室內保溫,建議室內溫度保持20℃-25℃ 最佳,寒潮時一天之內波動10℃是常有的事,有研究表明,溫度每下降10℃,人的血壓會上升5mmHg,年富體強者,捱下凍,打著哆嗦扛扛可能沒事,但老年人,尤其是基礎病患者,他們的生理反射會很激烈,機體代償適應不夠,分分鐘短時血壓狂飆上180mmHg,那時腦出血、心梗、心衰等意外就來了。

家中有嬰幼兒、老年人、孕婦、久病體弱之人,建議可時不時開開暖風,尤其是洗澡之前15分鐘開暖風,洗完澡再開15分鐘左右,讓身體慢慢適應。若天氣寒冷,開暖風時間過長,應適當使用加濕器或放盆水,保持一定濕度,避免過于干燥。

寒潮時人們在室內的時間增長,容易起居紊亂,中醫名家、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王清海教授指出,要保障規律作息,堅持早睡早起,而且每天至少保持7個小時的有效睡眠時間。“宅”家最忌久坐不動,建議做做室內運動,最簡單就是飯后在家中散散步,從客廳走到陽臺,走到房間,繞幾個圈也是不錯的運動。也可在家做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適合心血管病患者的運動。這些運動不僅可以改善呼吸功能,提升肺活量,還可以促進血脈通暢,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站樁功。方法很簡單:

王清海教授特別推薦一個簡單動作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促進經絡氣血流通,就是

(1)選擇一個安靜的房間,燈光適當調暗,開窗通風。

(2)站立位,兩腿緩慢拉開與肩同寬,兩腳略成后八字,曲膝,膝蓋不超過腳尖,上身挺起,脖子挺直,含胸拔背,兩眼微閉,面部放松略呈微笑狀,舌抵上腭,雙上肢前曲,雙手指張開,呈抱球狀。

(3)調整氣息,緩慢而均勻地呼吸。

(4)精神放松,心情入靜,凝神內視,全身肌肉放松。能配合點音樂更好。

(5)時間可長可短,可從5分鐘起,慢慢適應,逐漸延長至15—20分鐘。

(6)結束:緩慢站起身,收腳,睜眼,手部放于臍下,稍停片刻,改為自然下垂,收功。

優點: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動作簡單易學,不易傷身,以靜促動,促進血液流通。

特別提醒1:到院不便可找“粵健通”在線看病

疫情常態化防控持續,加上目前寒潮來襲,很多人除非癥狀扛不住,都不愿意輕易去醫院。其實除了到院就醫,目前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粵健通”互聯網醫院專區,統一互聯網醫院入口,匯集廣東省內互聯網醫院,為群眾提供常見病、慢病復診,操作指引如下:

第一步,在微信上找到并點擊進入“粵健通”小程序;

第二步,點擊左上方 “請登錄”按鈕,進入“粵信簽”,開始人臉識別;

第三步,完成人臉識別后,點擊 “返回粵健通”,再點擊首頁“互聯網醫院”,即可進入專區。第二種辦法是可通過頂部搜索框,查找想去的醫院。此外,如果想查去其他地市的醫院問診,可通過左上角區劃切換按鈕進行切換。

第四步,在線診療。

王清海指出,患者務必堅持按時服藥,如果藥吃完了,可以到附藥店買藥,不能斷藥。中藥確實需要經常調整,才能達到最佳療效,可以用電話同你的醫生聯系,看中藥處方要不要調整,必要時可以到醫院看看醫生,只要出門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不去發熱門診,一般不會有問題的。

特別提醒2:出行前注意交通調整

寒潮伴隨的大風、雨雪和降溫天氣會造成大風、低能見度、地面結冰和路面積雪等現象,對公路、鐵路交通和海上作業安全帶來較大的威脅。比如,此次寒潮,京珠北高速部分路段封閉,二廣高速也壓縮了車道通行。

因此,寒潮期間,如果確實需要出行,務必在出行前查詢天氣對實時交通的影響。

標簽: 寒潮來襲 攻擊力 呼吸疾病 呼吸道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