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  正文

為特困家庭子女教育蹚出一條新路

評論

■教育脫貧攻堅進行時

“大娘,俺不是來找你搶孩子的吧!”近日,山東省菏澤市單縣博愛學校負責人、單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艷霞來到一年級學生程勇暢(化名)家家訪時,笑著對他年逾古稀的奶奶說。

當天,朱艷霞和博愛學校副校長鮑珊趕了幾十里鄉間小路去家訪。老人從二人口中得知,孩子到校當天就換上了干凈的衣服,學校食堂一日三餐葷素搭配,有專門的營養菜單。“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也講衛生、懂禮貌了,見了老師就問好,這回你就放心吧!”朱艷霞說。

故事還要從2018年8月說起。當時,單縣為推動教育扶貧工作精準發力,幫助深度貧困家庭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子女入學問題,建立了公辦校單縣博愛學校,這也是山東省首所特困家庭子女專讀學校。

程勇暢父母雙亡,家里只有年逾古稀的奶奶和無力照顧自己的姐姐。朱艷霞第一次來動員程勇暢到博愛學校上學時,奶奶還擔心是壞人來搶她的孫子,怎么也不同意。朱艷霞上門做了4次動員工作后,老人才勉強同意。

“建立單縣博愛學校,是落實國家脫貧攻堅任務的需要,也是打造教育扶貧兜底工程、切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需要。”朱艷霞說,“單縣經濟欠發達,留守兒童多、貧困家庭多,全縣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校生有一萬多人,其中來自特困家庭的有2485人,博愛學校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辦的。”

2018年暑假,單縣縣政府先期投資160余萬元,翻新改建原單縣東城初級中學,創建了環境優雅、條件完備的單縣博愛學校。學校以義務教育階段離異、單親、孤兒、特困、殘疾等深度貧困家庭子女為主要招生對象,2018年秋季開學時,首批共錄取119人。除了開展正常的學業教育,博愛學校還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生活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學生龐秋田(化名)由于腦癱導致肢體運動障礙,從小臥床不起,去年在愛心人士及社會各方面的幫助下進行了康復治療,學校還安排幾名教師對她進行重點幫扶,每天協助進行康復按摩。目前,龐秋田已基本能夠生活自理、獨立行動。

在博愛學校,像龐秋田這樣在眾人關愛中成長的學生還有很多。“學生全部在校寄宿,教師們還要輪流值班、重點結對幫扶,照顧好學生的飲食起居、衛生健康,同時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輔導。”鮑珊說。

作為一所公益學校,博愛學校主要靠政府主辦和社會參與保障辦學條件。單縣將學校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新增教育經費向博愛學校傾斜,“慈心一日捐”資金計劃每年列支捐款總額不低于10%,單縣鄉村振興扶貧基金會教育基金也優先支持博愛學校發展。同時,單縣建立了財政資金兜底機制,確保學校正常運行。

“單縣博愛學校專門針對特殊困難家庭子女而建,融知識傳授與心靈撫慰于一身,為特困家庭子女教育蹚出了一條新路。”山東省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省教育廳廳長鄧云鋒說。

標簽: 特困生 教育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