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財經大學,有一間名為BIM工作坊的辦公室。
BIM指的是建筑信息模型。通俗地說,就是模擬造房子。
工作坊從2016年9月成立至今,成員50多人獲獎,4人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工作坊更是拿下了第九屆全國高等院校學生“斯維爾杯”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技能大賽全能一等獎等十余項榮譽。
這個工作坊為啥這么牛?
BIM工作坊,到底玩什么
BIM技術,是通過軟件模擬建筑的規劃、設計、施工、運行和維護,在電腦上建成虛擬的高樓大廈。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扮演了開發商的角色,考慮樓盤造價;又成了包工頭,對施工仔細考量;同時還是設計師,規劃著建筑的構成。
“很多人一開始都不知道BIM技術是怎么一回事,也沒有相應的課程學習。所以BIM工作坊是一個創新的形式,為成員們搭建了學習的平臺,讓更多同學能夠了解BIM。”談及創立工作坊的初衷,浙江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彭毅老師說,從無到有,BIM工作坊的建立并不容易??粗ぷ鞣粡拈_始的幾個人擴大到現在的五六個團隊,學生積極學習并逐漸掌握了這門技術,他感到很欣慰。”
以賽促學,從理論走向實戰
在BIM工作坊,同學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剛開始,許多同學對BIM技術知之甚少,甚至不會任何一個軟件。而不同于一門傳統的課程,BIM沒有固定的上課時間和地點。”彭毅老師介紹,工作坊采用類似“師徒制”的學習模式,由總負責人與組長商量制定年度基礎學習計劃,再由組長安排組員的學習進程。
浙財大15工程管理專業的李喆同學說:“在工作坊的學習自由,但不散漫;快樂,卻又嚴謹。小組的形式加強了成員間的實質性關聯,也調動了大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為了夯實同學們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工作坊成員參加了很多省級及國家級的競賽,并捧回了大獎。
16屆工程管理專業的朱蕓櫻同學獲得了不少大獎,每次獲得獎杯的過程,都令她難忘。
朱蕓櫻說:“有一次比賽,我們要建立一個3D的大樓模型。這需要運用多個軟件,而所有關于軟件的知識都是需要我們自學的。在極短的時間內,面對如此龐大的計算量,我們團隊都不禁捏了把汗。從模擬設計、施工到維護,每個過程都容不得半點失誤。還好我們團隊配合默契,一絲不茍地完成了任務,最終我們獲得了榮譽。”
浙財大14屆工程管理專業的鄒昊萌也是大贏家。她說,參加了這么多比賽,做了7本筆記,一只手都捧不下,電腦桌面也大部分都是和BIM相關的軟件。當然,相應的,她也獲得了一張桌子都鋪不過來的獎狀。她的獲獎經歷,也幫助她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現在她正在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BIM所從事BIM設計。
“BIM工作坊就像阿基米德口中的那個支點,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能‘撬動整個地球’,開拓自己的一番天地。”鄒昊萌說。(阮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