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  正文

學生在課堂上該做什么?約88%的人上課會玩手機

評論

近年來,高校學生上課玩手機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據一次針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上課完全不看手機的學生只有12%,也就是說有88%的人上課會玩手機。對此,江西省教育廳近期出臺文件,禁止學生將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帶入課堂。禁止學生帶手機進課堂不算新聞,在此之前,已經有一些高校對學生提出過類似的要求。

學生在課堂上應該做什么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認真記聽課筆記。學生記筆記,有多方面的價值。認真記筆記,是一個綜合性的活動過程,是眼看、耳聽、手寫、心想的活動,記筆記的過程,學生需投入自己的各種心智能力。這有助于自身與教學內容的交融。學生認真記筆記,就很容易進入一種沉浸于知識世界的精神狀態。自然,記筆記也有利于課后復習。畢竟,學生不可能單憑記憶就能記住課堂教學的內容。而且,那些比較復雜的理論觀點,也不能一聽就懂,而往往需要再次思考,思考的依據就是筆記。學生的筆記是自己的知識記憶與思維之間的一種紐帶。如大數學家丘成桐就斷言:“不做筆記的話根本不可能去念任何學科。”

學生記筆記,總是有所選擇的,選擇那些他們所認為是最重要的。為此,學生總是要觀察講課的教師。有學生總結了這樣的經驗:“注意觀察老師的神情,可以幫助預測考試重點。老師上課也是表演,如果老師自己都講得挺無趣的,面無表情念PPT,則內容不重要。如果是老師充滿激情講的內容,則最好把他的話逐句記下來,這些都是老師自己感興趣的,一定要弄清楚。”反過來說,教師在課堂上也時時觀察著學生。學生認真記筆記,在教師看來,這是對自己所準備的教學內容的重視與肯定,因而有更多的自信。當教師的往往有這樣的感受:自己的課準備得很充分,但卻不一定都能講得好。課堂氣氛沉悶,即使原來準備好的東西,也可能講得很乏味。相反,如果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反應熱烈,師生之間有充分的情緒交流,教師面對學生認真做筆記的神態,看到學生求知的目光和微笑,往往能夠“超水平”發揮。自然,老師講得好,會讓學生更認真更專注地聽課、記筆記,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學生記筆記,不僅是對在校的學習有意義,對未來的工作也是有價值的。學生畢業后,無論是到機關、企業還是學校,都是需要記筆記的。記筆記的能力,可以說是工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而這種能力需要在大學學習生活中加以培養。

中國高等教育的歷史上,許多大學都要求學生記筆記,而許多學生也養成了記筆記的良好習慣,好的學生往往有非常強的記筆記的能力。當年的西南聯大就是如此。汪曾祺講了這樣一個趣事:西南聯大的雷海宗先生,他開的一門課因為講授多年,已經背得很熟,上課前無須準備,下課了,講到哪里算哪里,他自己也不記得。每回上課,都要先問學生:“我上次講到哪里了?”然后就滔滔不絕地接著講下去。班上有個女學生,筆記記得最詳細,一句不落。雷先生有一次問她:“我上次最后說的是什么?”這位女同學打開筆記夾,看了看,說:“您上次最后說:‘現在已經有空襲警報,我們下課。’”雖是個趣事,也說明西南聯大學生記筆記的認真。

(作者:唐曉敏,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教授)

標簽: 學生 課堂上 玩手機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