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媛嬰兒時期的衣物
“我希望女兒的親生父母能站出來救孩子一命,我們沒有任何要求。”李桂芝說,24年前,她收養了被遺棄在玉米地里的女嬰張天媛,不久前女兒被查出患有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他們想通過網絡尋找女兒親生父母,不過至今沒有任何音信。張天媛今年24歲,是某房產中介的經紀人,幾天前被檢查出白血病。入住醫院后,正在進行治療。
回憶
被遺棄玉米地
村民給她取名“天媛”
1995年8月26日,一個女嬰從天而降進入一輩子務農的張有夫婦家庭。當天下午2點多,有村民在鐵道邊的玉米地里聽到了嬰兒的哭聲,一個女嬰身穿五星花紋的淡粉色衣服,戴著一頂帽子躺在玉米地里,看見女嬰的村民趕快招呼村里人來看,正在旁邊修農用車的李鳳山跑了過去,從圍觀的婦女中沖進玉米地抱起了女童。
李鳳山介紹,他抱起女嬰時孩子不住地哭,一直在喊“媽媽”,除了身上的衣服帽子外,并沒有其他的物品。正在女嬰哭的時候,表妹李桂芝也過來看熱鬧,李鳳山把孩子交給李桂芝,“噢噢,媽媽來了。”
李桂芝拿小被子把女嬰裹起來,哄了兩下孩子果然不哭了。
李鳳山家里有兩個孩子,覺得自己再養不起一個。李桂芝回家和丈夫張有商量了一下,便收養了這個女嬰。村大隊書記知道這事后,鄉親們給女嬰辦了個喜宴,大隊書記說,這女嬰是上天賜下的緣分,所以給她起名“天媛”。
二十幾年來,張有夫婦對張天媛視如親生,用張有的話說,張天媛上學前都是在自己背上長大的。女兒逐漸長大,“撿來的”這份秘密卻始終藏在一家人心里。雖然村民也傳過張天媛的身世,但年幼的張天媛并未當真。
直到快要成年的時候,張天媛問父親,自己到底是不是撿來的,張有才告訴了她真相。“女兒什么都沒說,我們一家人抱頭哭了一場。”
張有夫婦靠干農活供養張天媛上學讀書,上大學的三年,兩個暑假張天媛都在外打工,把打工賺來的錢給張有夫婦貼補家用。畢業后,張天媛來到北京只身闖蕩。
親情
她曾想過放棄
但父母男友一直堅持
張天媛在單位認識了男友唐佳偉,他告訴北青報記者,張天媛對養父母非常孝順,自己賺的錢省吃儉,卻給養父買了價值上萬的體檢服務。
父親張有說,張天媛知道身世后特別懂得感恩,她剛到單位的時候業績出色,還借錢給業績不佳的同事周轉生活,在單位有了工作經驗后帶徒弟,徒弟也學了很多東西。女兒每次回家總是報喜不報憂,就是擔心他們兩位老人操心。
所以今天的李桂芝很自責對女兒關心不夠,沒有從細節上多觀察女兒的身體。女兒開始的時候有些貧血,但也總不當回事,直到前幾個月回家探望時,村里街坊覺得張天媛臉色不好,跟張有說起此事,夫婦二人才勸張天媛盡快去醫院檢查。
7月19日,張天媛在吉林省白城市中心醫院被檢查出疑似白血病。張有回憶,女兒回到家后就問他們,“爸媽,家里有外債不?我這病不太好。”
張天媛起初想放棄治療,她不想拖累養父母的生活,養父母一生務農,生活拮據,張有幫人干活還傷了脾臟,身體不太好,看病也花了不少錢。
但夫妻倆覺得女兒還年輕,不能輕易放棄。男友唐佳偉也鼓勵張天媛,對她不離不棄,希望她堅持下去。“人家男孩子對你這么好,你要堅持下去。”李桂芝勸張天媛。
尋親
缺少信物等證明
尋親至今沒有線索
張天媛決定接受治療,但醫生告訴張有夫婦和唐佳偉,白血病的治療需要骨髓移植,親生父母是最有希望的配型。因此,張有夫婦和男友背著張天媛商量要找到她的親生父母。
張天媛起初并不同意,但在養父母和男友的反復勸說下,默認了這個方案。
由于見到張天媛時其身上沒有任何信物,也沒有任何胎記特征,只有身上衣物,因此尋親至今沒有線索。(記者 張子淵 實習生 錢嘉鑫 鄭品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