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大學先軍訓是大部分人的認知,但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生軍訓卻是大二學生的“專利”。頂著似火驕陽,上海交大2018級學生于日前展開軍訓,4065名參訓學生將在14天內進行的軍事化訓練,用他們的飽滿熱情和昂揚斗志,為即將入學的2019級新生做出表率。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軍訓團向參訓學生發起了“十個一”倡議,期望軍訓期間每人都能完成十件“任務”:拍一張帥氣軍裝照、軍訓中給父母寫一封信、寫一篇軍訓感想、吃一次“懷舊飯”、全員大會上講一次話、扛起一面迎風飄揚的榮譽旗幟、按照軍營標準整理一次內務、向五星紅旗敬一個軍禮、感受一次仿真射擊、完成一次十公里拉練。
“高大上”的激光打靶,交大“嘗鮮”模擬仿真射擊
“砰!砰!砰!……”靶場上,一支支“95式突擊步槍”發出一陣陣的“怒吼”。雖然是模擬仿真射擊,但實實在在的后坐力、大功率音響發出的槍聲,還讓正在體驗的學生們還是感受到了真實、鐵血的軍營氛圍。在2018級學生軍訓中,上海交大首次啟用激光打靶——校園模擬仿真射擊,也是目前上海市唯一一家使用激光打靶的高校。
本次所采用的槍模為仿真95式突擊步槍,裝備槍膛活塞式往復后坐力,配套靶場大功率槍聲音響,射擊感覺效果較好。場地中共設置15組靶位,可支持15人一組進行射擊。本次模擬射擊體驗活動以打靶比賽的形式進行,將分為射擊預習、團體賽和個人賽三個環節。其中團體賽以連為單位進行比賽,排名第一連隊在中期慰問會授予神槍手連旗;個人賽由每個連推選出2名同學參加,排名前10的學生在中期慰問會授予榮譽證書。比賽采用臥姿射擊,共15發子彈,其中前5發子彈為練習、后10發子彈計入成績。希望通過校園模擬仿真射擊訓練,讓同學們學習掌握射擊時的正確姿勢,引導同學們學習槍械使用的基本知識。學校不斷深化軍事理論教學,不斷探索國防教育的實踐環節,理論與實踐并重,踐行全民國防理念,助力推動當代大學生國防教育。
發揮學生朋輩教育,首次啟用交大退伍軍人帶訓小班長
“副連長比我們長不了一兩歲,性格又是純真俏皮,活潑靈動……”對于2018級參訓學生來說,身邊的教官中就有自己的同學、朋輩。在本次軍訓中,交大積極探索軍訓育人新模式,首次啟用了38名交大退伍軍人承擔小班長集訓階段的帶訓工作。他們之中,有人掌握了坦克駕駛、火控通信等多門軍事技術,有人曾參加朱日和演習并有出色的表現,還有人在部隊中勇立二等功、三等功。
三十連副連長胡眸,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的碩士研究生,曾獲上海市優秀畢業生、國家勵志獎學金,在伍期間積極參與掃雪搶險,支援地方建設,退伍后心系國防,參與多場征兵宣講與座談,歷任每年交大軍訓團參謀、訓練組參謀。
二十九連副連長李恬山,目前是外國語學院17級碩士生黨支部黨支書,曾獲上海交通大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黨員”、“優秀畢業生”等榮譽。她參軍入伍期間所在部隊駐守云南邊防,是擅長山地叢林作戰的野戰部隊,“女兵當男兵用”是她對那段作訓生活的描述。山上環境惡劣,滿目荒蕪,常年的雨讓地面一直泥濘不堪;寬大的軍用帳篷需要女兵自己搭建,鋪好帳篷之后便是鋪路,她們用自己的臉盆裝著石子一趟一趟地跑……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李恬山連續兩年獲得“優秀士兵”稱號,所作文章被全軍政工網年度文學雜志刊登。
本次軍訓遴選退伍學生擔任軍訓教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朋輩教育,為同學樹立身邊軍人的榜樣。為了軍訓,他們犧牲假期,提前一周返校進行高強度的集訓,為承訓任務做好的充足的準備。他們勇于挑戰、擔當重任,充分體現了“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軍人品格和“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在小班長集訓之后,來自武警上海總隊執勤二支隊的72名官兵將與交大退伍軍人一起,共同承擔本次軍訓中普訓階段的工作。
憶苦思甜,品嘗“那些年的懷舊菜”
小米飯、紅薯、清炒紅薯葉、野菜炒雞蛋、毛氏紅燒肉、南瓜湯……交大軍訓期間,在部分保障餐廳的“懷舊餐”專窗,還可以品嘗到以上建國初期的“奢華菜”。根據交大軍訓團后勤組介紹,當時物資匱乏,生產力落后,吃飽都是問題,所以所有食材都被勤勞聰明的勞動人民利用起來。紅薯可以做主食,紅薯葉也不能浪費,用來做菜。蛋和肉更是過年過節才能吃的上的“奢華菜”。
本次軍訓期間,為了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奉行“軍訓育人、服務育人”的后勤服務理念,交大軍訓團開展了以上“那些年的飯菜-------2018級軍訓體驗用餐”活動,表達對開拓者的敬意和尊崇,牢固樹立勤儉節約的意識,憶苦思甜,珍惜當下。參訓學生在懷舊餐專窗體驗建國初期食堂打菜的方式,每位用餐的同學還都將獲得一張紀念飯票書簽。記者傅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