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教視野
高職學生為何選擇暑假留校
這個暑假,高職生是怎么過的?
為了解高職生暑期留校情況,中國青年報教育科學部聯合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了一次微型調查,回收問卷近2000份。調查發現,有20%高職院校學生選擇暑假留校。在年級分布上,大一、大二、大三(四年制)的高職生留校分別為47%、44%和9%。在留校目標的達成度方面,覺得非常一致、基本一致、不一致的分別為30%、63%和7%。
走進社會,完成更多“第一次”
他們是在暑假留校的哪個“時辰”?根據調查結果,在留校目的上,10%的同學是為升學備考,31%的同學是為了兼職工作,23%的同學是為參加社會實踐;15%的同學是為參加實習,2%的同學是為逃避父母管束。在留校時長上,選擇整個暑假都留校、一個月、10天以內的同學分別是47%、33%和20%。
這個暑假,北京財貿職業學院金融學院2016貫通國際金融專業學生劉耔含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她在毛主席紀念堂做了為期13天的志愿服務。
“我們的志愿服務主要職責是配合紀念堂工作人員引導前來瞻仰的各界來賓有序排隊,維護隊伍良好秩序,耐心解答游客的相關問題。紀念堂里的指導老師將我們分到了不同的崗位,分別有:南助殘崗、北助殘崗、獻花崗、外圍崗、團隊預約崗和藍立方崗。我在團隊預約崗的團3崗位,負責導游出口以及回答瞻仰群眾的問題。”劉耔含說。
在志愿服務這兩個星期里,劉耔含每天都能遇到特別多“可愛的人”,有不遠萬里前來,在廣場的烈日下排隊兩三個小時的瞻仰群眾,有年長的爺爺坐著輪椅,穿著軍裝,即使行動不便也要自己走上臺階去看毛主席,還有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外國游客。
“我覺得能跟他們交流,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讓我很開心,同時鍛煉了我,我也越來越能感覺到祖國的繁榮富強。”劉耔含說。
郭紹斌是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投資理財2017級的學生。這個暑假,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經過朋友介紹,郭紹斌要在這個假期“大干一場”:組建一支創業兼職團隊,以D2C(企業代表直面潛在顧客群)的方式為京東公司開展有關業務推介和新客戶招納。一放假,這個團隊就建了起來。
“我們并沒大做宣傳。但一下子就來了幾十個學生。有的還把在別校讀書的朋友帶來了。”這完全超出了郭紹斌的預期,“主要擔心人招進來了,卻找不到事干。后來挑了又挑,定了16個人。”
沒有任命,郭紹斌就成了這個團隊的隊長,小伙伴們都喊他“包工頭”。這也難怪,聯系業務、分配工作、協調所遇突發情況、安全教育、績效考核和結算工資,都由他負責。
“所有的工作都不容易,推銷更是一個難干的活兒,不像當學生那么輕松。”郭紹斌感慨地說。據悉,同學們一天的收入其實不多,90元的底薪,加上業績提成大約150~200元之間。
或許是因為同學們在工作中受到了實踐鍛煉,在開展團隊分享總結時互相鼓勵,再加上所學到的知識技能、所獲的市場洗禮和創業精神培育,團隊同學們感到暑假很充實。“16個人沒有一個中途退出的。”郭紹斌驕傲地說。
暑假,“充電”好時期
這個暑假,不少高職學生選擇留校“充電”,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2018級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生陳雄早有預感,他的這個假期要留在學校了。
5月,學校舉行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選拔,他們的項目《基于機器視覺的透明藥瓶底部缺陷檢測》獲得一等獎。隨即項目被推薦到廣東省賽復賽。之后,他們的項目入選廣東省決賽。陳雄說:“金獎銀獎常有,而省賽不常有!能和全省本專科學生同臺競技,是我們的榮耀。得知這個消息,我們都開心得跳了起來。”
陳雄算是這個項目的主要參與者之一。據他介紹,這個項目是來自一個藥廠的真實“難題”。由于需要高速高效檢測透明藥瓶,且缺陷特征極其不明顯,藥廠作為項目需求方經過多次研究攻關后失敗,2017年11月向陳雄所在機電學院機器視覺研究中心求助。師生共同組成的項目組應運而生。
陳雄加入團隊后,作為技術組負責人和組員一起攻克技術難題,為項目提供技術支撐。
“假期的8:30-22:00,我們要么在學校工作室,要么在工廠車間,要么就在去工作室和車間的路上,天天如此。創業中心的老師與同學們吃、住、行、學、研討全陪同。我們就是要爭這口氣,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把這個難關攻克了。我認為這也是讓整個高職學生群體揚眉吐氣了!智能制造的創新之路上不能缺了高職生。”陳雄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廣東省比賽決賽之前,項目研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通過了有關部門組織的成果鑒定。比賽項目也在廣東省決賽中榮獲銀獎第一名,并被推薦參加國賽集訓。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2015級貫通外培項目、現代物流技術與管理專業學生韓放,則選擇參加了一個夏令營。
“北京市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實驗項目,主要是學習英語。我去年參加過一次,今年是第二次參加。在學習過程中我挺開心的。老師們也都很幽默,很有耐心,授課也不會像平常的授課那么死板。”韓放說。
韓放表示,夏令營開始和結束的時候都有一個測試。“這是一個對比分析測試,評估你經過這個訓練成長了多少。我感覺進步最大的是口語,因為現實生活中你沒什么機會用英語跟人交流,但夏令營提供了這樣的一個生活場景練習,很實用”。
到農村,感受到的不只是泥土香
對于高職生來說,貼近基層是他們天然的優勢,這個暑假,不少高職生用他們學到的專業知識回報鄉村建設。
調查發現,高職生暑期留校男女生比例約為46∶54。來自東部、中部、西部農村學生留校比例分別為38%、21%和10%,而來自東部、中部、西部城鎮的留校學生比例分別為17%、11%和4%,總體呈現出來自農村的留校高職生為來自城鎮學生的兩倍。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劉曉麗作為學校組織的“工小程”赴川志愿服務團的一員,利用暑假的時間參加了青年志愿者關愛農民工子女專項志愿服務活動,到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黃渡鎮晨鐘村做了有關留守兒童的調查。
劉曉麗從團隊的“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類型及家庭教育現狀調查表”信息反饋和訪談中得出,這些留守兒童中由祖父母監護的占大部分。在農村,兒童監護的責任,很少由青壯年來擔任。
劉曉麗說:“這個村留守兒童父母不少都離了婚,一部分父母選擇了另組家庭,一部分父母選擇單身并外出打工,將孩子送到自己的父母或是兄弟姐妹那里撫養。他們一般只在過年的時候回家看看,有些孩子可能一年只能見一次父母,有的甚至幾年才能見到父母一面。”
“看著他們,有感動也有心疼。”劉曉麗說。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審計專業學生賴小桃則表示:“這個暑假,我要留校開展國家好政策下鄉宣講。”
賴小桃要加入的政策宣講團是廣東省級三下鄉實踐團隊。在3位老師帶領下,6名學生團隊的目的地是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主要工作任務是對國家政策進行宣講。
“一開始有點蒙,感覺無從下手。”老師為賴小桃和同學們的宣講進行了詳細指點。“此后宣講過程中,我們從嘮家常、講故事開始,一步步引導他們接近主題,然后用啟發回憶的辦法,讓農民們講述改革開放前后家鄉的變化以及他們自己家的生活變化。他們講完之后,我們會緊跟著作總結提升,讓他們的認識更深刻一些。”
在田間地頭走訪,賴小桃切身感受到瑤族鄉親的熱情好客。趕上吃飯的點兒,鄉親們一定會留她在家里吃飯,再送上一些自產的瓜果蔬菜;說到開心之處,他們還會主動唱瑤族山歌給大家聽。雖然有時候也會遇到一些語言交流上的小障礙,但是,鄉親們都會嘗試用不太流暢的普通話來跟同學們交流。
“一言一行中,我們能看得出來他們對國家惠民政策的認可,對黨和國家的感謝和擁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讓我感到這個暑假很有價值。”賴小桃說。
實習生 康璽 通訊員 劉文明
標簽: 暑假留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