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玉,小動物不能亂抱,會傳染病菌的。”看到玉玉抱著一只肥貓玩耍,“童伴媽媽”任林趕緊制止,讓她去洗手。一旁的奶奶呵呵笑著,坦言自己平常忙于農活,帶孩子沒這么細心。
“童伴媽媽”的角色出自共青團組織在村級層面常態化開展的關愛留守兒童項目“童心港灣”。
2019年以來,在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團四川省委、當地黨委政府及愛心企業的支持下,四川省大英縣建成“童心港灣”項目點20個,每個項目點從當地招募1名“童伴媽媽”,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親情陪伴、情感關懷、自護教育、勵志教育等。
春節前夕,經團中央書記處批準,共青團“童心港灣”全國項目辦、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號召各地組織開展“五個一”活動,即滿足一次新年微心愿、組織一次自護教育、向父母表達一次感恩之情、開展一次陪伴閱讀活動、開展一次新年聯歡活動,讓農村留守兒童感受到關懷和溫暖。
2020年1月19日的這場家訪,任林也記不清是第幾次到玉玉家了。自2019年11月成為“童伴媽媽”以來,任林對玉玉格外關心,時不時來家訪,給予孩子媽媽一樣的關愛。
前往玉玉家之前,任林剛剛帶著孩子們開展了當地的“五個一”活動。孩子們和家長代表聚集在由教室改建的“童心港灣”活動場地,熱鬧極了。
活動中,回馬鎮派出所民警席培鈺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安全教育課。“小朋友們,遇到危險了要找誰?”“警察。”“打哪個電話?”“110。”
問題雖簡單,但這樣的教育形式讓旁聽的一位家長感慨不已:“我們在外打工,最擔心的是孩子的安全,有警察的提醒,我們放心多了。”
任林還設計了感恩家書環節。每一個參加活動的孩子都給父母寫了一封信,或當面念給在場的父母聽,或通過“童伴媽媽”的手機與父母連線,表達對父母的愛。
這場迎接新春的活動,既是“童心港灣”的年終總結,也是向返鄉的父母們展示孩子的變化。
一下午的活動期間,熊偉一直默默坐在6歲半的兒子俊俊的身旁。看著兒子積極舉手搶答問題,熊偉感到很欣慰。
打工期間,他最牽掛的是孩子的學業。十多天前,他從杭州回到老家,得知在周末的活動中,孩子們有不懂的問題,“童伴媽媽”任林都能給予輔導。
當然,“童心港灣”更是孩子們的樂園。在9歲的林林眼里,每個周末開放的“童心港灣”是回馬鎮“最好玩的地方”。喜愛象棋的他在這里能找到棋友,他和3個小伙伴下過棋,但目前只有一人曾贏過他。
日常,有40多個留守兒童是這個“童心港灣”的常客,他們的年齡和任林的孩子相仿,連稱呼也幾乎一樣——這些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稱呼任林為“任媽媽”。
“孩子們喊‘任媽媽’‘任媽媽’的時候,聽起來特別親切。”團大英縣委書記何瑜佳說,孩子的情感是裝不出來的,從孩子的話語中能感覺到,童伴媽媽和留守的孩子們建立了感情。
由團組織積極推動的這項善事也得到了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大英縣20個“童心港灣”項目點讓800多名農村留守兒童受益,其中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定向捐建了4個。
尤其難得的是,這個財政并不寬裕的西部縣,將72.8萬元2020年的“童心港灣”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切實為項目推進提供了資金保障。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