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清華大學150多個課堂在云端同期開啟,數千名師生通過視頻直播、互動、彈幕、答題等手段有條不紊地開展各學科教學活動。據北京市教委官微“首都教育”消息,目前,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內的18所在京高校都于17日“線上開課”。
提前培訓幫助教師適應新環境
據了解,為保證按原定教學計劃、依教學日歷如期開課,寒假期間,清華大學組織了五場雨課堂使用直播培訓,幫助教師積極適應新環境、新形式,保障教學質量與教學進度,切實提升混合式教學水平。
2020年春季學期,清華大學共開設4254門次課程,涉及任課教師2681人,選課學生25091人。其中,3923門次課程進行在線教學,延期、停開課程(包含實驗類課程、在線教學效果不理想且不影響學生畢業的課程等)331門次。上午第一堂課,清華共開設155門次課程,涉及31個教學單位,其中131門次課程使用“雨課堂”開展授課,包括電路原理、集成電路封裝技術、激光技術及應用、電工與電子技術等課程。
個別高校“送流量” 幫助線上學習困難學生
針對部分開展線上學習存在實際困難的學生,部分高校也采取了相應的舉措。如山東大學學生資助中心將會對家庭未安裝滿足在線課程學習條件的寬帶網絡或手機未辦理足夠流量業務的本科生資助30G流量。
北京大學則是圍繞所有網絡學習困難的學生做預案,通過建立課內學習幫扶小組,互幫互助,確保每個學生跟上學習進度。
高校慕課向社會免費開放使用
部分尚未開課的高校也于近日通過免費開放慕課等形式服務全國師生“停課不停學”。
北京交通大學立足本校慕課建設資源,已協調“愛課程”的160門慕課全部面向社會開課。20余名國家和市級教學名師以及高水平教學團隊開展線上授課,保障高質量完成每一門課程的網絡教學任務。如“國家工科基礎課程電工電子教學基地”課程主動調整線上課程開課時間,豐富完善了8門以國家級或北京市教學名師為主講教師的線上課程,作為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助力全國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在線學習。
西北工業大學也于近日將77個線上共享課程資源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面向各大高校和全社會免費開放使用。目前,線上共享課程資源共44門,其中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5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6門,西工大校級開放課程13門;線上共享仿真實驗教學資源共33個,其中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2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10個,西工大校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21個。
遠程指導、監控、考核保證學生畢業論文(設計)進度
推遲開學如何保障畢業生的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的進度?對此,很多高校鼓勵指導老師加強與學生的線上溝通。
蘭州大學于2月12日如期開展線上教學。學校要求指導老師要及時掌握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進度,利用郵件、微信、QQ等方式與學生保持密切聯系,通過遠程指導、遠程監控、遠程考核等形式,保證畢業論文(設計)的整體時間安排和進度,加強過程管理,督促學生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各考核節點的任務。
據了解,1月30日,蘭州大學就已開通網絡通識課程355門,供學生延遲開學期間在線選修,截至目前選課總人數4168人、9598課次。2月12日,除少量實習、實踐課程外,蘭州大學2019-2020春節學期2452個本科生課程按照教學計劃及課程表時間全面開展線上教學工作,參與線上教學教師2500余人,學生20000余人,上傳各類教學資源11.9萬個。
從2月2日開始,蘭州大學在學校主頁及微信客戶端開設“治學大家談”專欄,邀請“大家”為欄目撰稿,分享自己的治學故事、成長經歷、讀書心得等,同時面向廣大師生征稿,暢談自己的治學故事或學習體會,為師生在延遲開學期間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撰寫“開‘談’絮語”,并與副校長潘保田一起向“大家”們約稿,親自審閱稿件。截止2月18日,欄目共發表師生稿件45篇,網頁和微信瀏覽量近35萬人次。(郭亞麗)
標簽: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