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  正文

這個特殊的假期,更需家庭教育

評論

希望在這個延長的假期,父母不要將孩子簡單推給在線課程,而是能夠在引導和參與中,給予孩子真正有益的素養(yǎng)與能力

教育部日前下發(fā)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部分省份已將開學時間延遲至3月1日之后。面對延長的假期,如何幫助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獲與成長?除了學校的努力,家長更應擔負起教育主體責任,確保家庭教育不缺位。

首先,父母做出榜樣是最好的教育。身教勝于言教,榜樣教育,是富有現(xiàn)實感的價值觀引領。許多奮戰(zhàn)在防控疫情第一線的父母,給孩子做出了最好的榜樣。即便大部分父母沒有機會走到前線,他們也在自己的崗位上恪盡職守,或者在居家期間自覺遵守政府規(guī)定,這都是在為防控疫情做貢獻,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種子。

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行為習慣對于人的成長至關重要,防控疫情為養(yǎng)成好的習慣創(chuàng)造了絕佳條件。比如勤洗手、不用手觸摸口鼻的衛(wèi)生習慣;比如堅持閱讀、寫作的學習習慣;比如承擔力所能及家務活的勞動習慣;比如堅持看新聞、主動甄別信息真?zhèn)蔚拿浇槭褂昧晳T等。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習慣培養(yǎng)不能只是對孩子提出要求,或只是行為訓練,需要引導孩子了解好習慣的意義,產(chǎn)生興趣與感情,才可能最終養(yǎng)成穩(wěn)定的好習慣,終身受益。

此外,要引導孩子關心社會。抗擊疫情期間,既要保護孩子的身體健康,也要發(fā)展孩子的心靈需求。我們常說,孩子是看著大人的背影長大的,是否了解和理解大人成為孩子成長的關鍵。抗擊疫情的過程,是將愛國、志愿、責任等抽象概念變得具體的過程。給予正向的支持與引導,鼓勵孩子觀察、思考、體悟,效果將遠勝于課堂和書本學習。

還要引導孩子進行探究性學習。防控疫情期間,要將教育變被動為主動,幫助孩子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比如探究性學習。面對疫情,相關信息如潮水般涌來,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做匯總,通過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去偽存真、加深認識,孩子既會提升邏輯能力,也會掌握研究方法,還能提升對于疫情的科學認知。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希望在這個延長的假期,“第一位老師”不要將孩子簡單推給在線課程,而是能夠在引導和參與中,給予孩子真正有益的素養(yǎng)與能力,獲得更大成長。

(作者為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本報記者趙婀娜采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13日 12 版)

標簽: 家庭教育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wǎng)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yè)執(zhí)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