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體驗發現,智能快遞柜實際上并沒有實現“最后100米”的便捷。馬華 攝
從2016年起,為了突破末端配送的“最后100米”,快遞物流公司紛紛發力智能快遞柜,豐巢、菜鳥驛站、e棧……類型不一的快遞柜被搬進小區、辦公樓下,甚至學校里。日前繼中通快遞清空豐巢股份后,韻達和申通先后宣布退出投資。業內人士指出,申通與韻達的退出,比市場預期的來得更早更快,這會加速快遞業終端的市場布局,順豐、菜鳥、中國郵政在智能快遞柜領域三足鼎立局面基本形成,陣營分化日趨明顯,快遞物流企業可嘗試打通數字化物流服務鏈,為消費者提供一些個性化的選擇,并由此拓展增值服務,或許能減輕快速布點所背負的壓力。
智能快遞柜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根據公告,申通快遞全資子公司申通快遞有限公司與深圳瑋榮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深圳瑋榮”)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向深圳瑋榮轉讓其所持有的豐巢科技9%的股權,轉讓價8億元。交易完成后,申通快遞有限公司不再持有豐巢科技的股權。與此同時,韻達股份也宣布其及全資子公司福杉投資、云韻投資與深圳瑋榮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將合計持有的豐巢科技13%的股權轉讓給深圳瑋榮。
根據工商信息顯示,深圳瑋榮的控股股東為深圳明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深圳明德同時也是順豐控股的大股東,也就是說本次股權轉讓后,深圳瑋榮將持有豐巢科技48.24%的股權,順豐系總持股數達69.36%。
時間回到兩年前,2016年6月,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中國宣布共同投資豐巢科技,致力于研發運營豐巢智能快遞柜,擬通過24小時自助開放平臺,解決快遞“最后100米”的痛點。根據資料顯示,五大股東的戰略融資規模是5億元。2017年1月,豐巢得到由鼎暉領投,國開、鐘鼎等跟投,原始股東追投的累計25億元A輪融資。2018年1月,申通和順豐聯合多家投資方再度向豐巢注資20.7億元,不過這次戰略融資中并未出現中通的名字,后有消息稱,中通在2018年3月已經將持股比例減至7.75%。
業內認為,“通達系”同時撤離豐巢表明智能快遞柜領域的陣營進一步分化,基本形成了以菜鳥、中國郵政和順豐為主的三足鼎立局面。據以中國郵政為主的融資重組變更結果顯示,速遞易2017年7月整合了中國郵政的2.1萬組快遞柜之后,柜體規模將增至7.7萬組左右,速遞易的市場份額飆升至44%,達到接近一半的市場份額,截至2018年5月,中郵速遞易智能快遞柜規模已達到8.4萬組;豐巢并購中集e棧后的公開數據顯示,整合e棧的2萬組柜體后,截至2017年9月,豐巢總體柜量約為7.5萬組,仍少于中郵速遞易;菜鳥以自有品牌入局智能快遞柜,菜鳥驛站的設備鋪設將采取直營鋪設模式,選擇一線或有限的核心城市鋪設布局。
智能快遞柜整體盈利不理想
盡管申通和韻達都不約而同地表示此次股權轉讓是基于“商業化考慮,實現合理的投資收益,進一步優化公司資產結構,提高運營和管理效率。”但從賬面上看,申通、韻達入資豐巢科技不算一場好買賣。此次申通快遞公告同時透露了豐巢科技最新的財務數據:截至2018年5月31日,豐巢科技的資產總額為63.11億元,負債總額為17.32億元,凈資產為45.79億元;2018年1月至5月的營業收入為2.88億元,凈利潤為-2.49億元。
除了豐巢,智能快遞柜公司都不好過。根據智能快遞柜先行者速遞易的母公司三泰控股的財報顯示,2016年速遞易的收入為2.24億元,比2015年下降了27.43%,并且虧損嚴重,2017年一季度,中郵速遞易的虧損也將近3000萬元。
對于智能快遞柜的虧損狀況,豐巢科技CMO李文青曾透露是因為增布新快遞柜,現有快遞柜其實基本可做到收支平衡,智能快遞柜收入主要來源于向快遞員收費,廣告收入,消費者寄快遞收費及部分增值業務,此前申通、順豐等注資的20.7億元也主要投放在末端快遞柜布局上,預計2018年將新增5萬個快遞柜。
申通、韻達在注資到撤離豐巢的過程中還有一個插曲:今年5月,圓通、中通、申通等民營快遞企業宣布向菜鳥供應鏈全資子公司“浙江驛棧”增資31.67億元,致力于提高末端派送時效,拓展多元化派送渠道,由此“通達系”撤離豐巢被部分業內人士視為“站隊菜鳥”。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豐巢雖然是開放性平臺,但目前豐巢依托的順豐,其主業在商務快件,電商快件的占比較小,菜鳥對“通達系”具備了從商流到物流、金融等多元化服務協同的支持。從這個意義來說,對于“通達系”企業,與菜鳥在快遞末端合作目前的價值優于豐巢。
從用戶層面上看,智能快遞柜的寄件價格不菲。以廣州為例,豐巢柜寄件可選擇快遞公司包括順豐、中通、申通以及韻達,豐巢寄件價格以規格劃分,順豐快遞小格口為20元、中格口36元、大格口52元;中通快遞小格口10元、中格口20元、大格口30元;申通小格口15元、中格口25元、大格口35元;韻達快遞小格口10元,中格口20元,大格口34元。在記者此前的一次寄件體驗中發現,豐巢柜寄件也并不是嚴格按照格口規模劃分,取件的快遞員還會手動稱重量。記者原本按以小格口價格收費為10元的快遞被要求多付6元的費用。此外,豐巢內取件時間間隔超過24小時就得關注豐巢微信公眾號并綁定手機號才能取件。從體驗來看,智能快遞柜實際上并沒有實現“最后100米”的便捷。
末端配送需衍生智能化服務
據悉,此次轉股將不影響豐巢科技和申通、韻達的業務合作,豐巢科技明確回復表示業務不變,且價格不變。記者在6月19日分別選擇申通、中通、韻達下單,都顯示可以正常寄件。保持業務合作的背后也說明快遞公司并不會放棄末端配送,畢竟這一市場仍是“藍海”。
快遞專家趙小敏表示,申通與韻達的退出,比市場預期的來得更早更快,但總體還在預期范圍內,相關方的退出不會影響到用戶的正常使用,還是會加速快遞業終端的市場布局。他認為,智能快遞柜市場發展前景巨大,中長期來看,300萬-500萬組的市場容量才能滿足用戶需求,但從現有的快遞柜市場來看,還沒有一家超過20萬組,快遞末端投放快遞柜的比例還很低,目前的鋪設量還無法滿足正常的使用需求。
國金證券分析認為,雖然快遞行業增速從2016年之前的逾50%降至30%左右,但市場空間約4000億元-5000億元,且受到電商提振,快遞需求有向三四線城市下沉以及向西部城市蔓延的趨勢,在此背景下,提供更好的終端服務,推動業務量提高,成為快遞企業的重要競爭領域。
對于智能快遞柜之后的發展,業內人士指出,快遞物流企業如果能打通數字化物流服務鏈,由此以智能化服務應對消費者一些個性化的選擇,實現精準服務,增加使用頻率,并由此拓展增值服務,或許能減輕盈利壓力,這也是不少智能快遞柜的方向。中郵速遞易執行副總周小夏在5月就曾透露要加大在末端物流的智能化投入,利用新零售浪潮打造智慧物流生態平臺。據了解,豐巢的服務模式也將進一步更新升級,傾向于多樣化創新化發展,可以進行社區洗衣服務、自助購彩服務、豐巢柜售貨服務等。此外,豐巢通過有贊開設了“豐巢特惠商城”,目前生鮮水果為第一大品類,此外還有美妝、酒水與家居等。
南方日報記者 彭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