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   >  正文

社科院成績單24項重大科研成果 語言障礙兒童可實現篩查

評論

新京報快訊(記者 黃哲程)今天(1月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18年度重大科研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公布了2018年度24項重大科研成果。

在本次公布的重要數據與文獻研究數字化平臺建設成果中,《1.5至6歲普通話兒童發音測試(北京地區)》根據北京地區4000多名一歲半至六歲半普通話兒童看圖說詞的語音數據,制定了線下、在線測試和紙版測試工具書。該測試可以評估兒童的發音,也可以初步篩查出有潛在語音障礙的兒童。

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李愛軍介紹,中國目前0-6歲幼兒約有1.8億,每年新出生人口約2000萬。根據2006年中國殘疾人口抽樣調查,存在聽力損失的新生兒每年增加2.3萬人,“對這些兒童需要進行發音評估,從而進行針對性矯治。”

李愛軍說,項目建立的兒童發音數據庫目前是國內外規模最大的標準數據庫,“從臨床應用來說,這些數據是正常兒童發音發展的重要參數指標,可以使兒童的發音發展按發展階段定期檢查,還可以為特殊兒童言語康復方案的設計提供參考,并對康復結果進行評估。”

此外,發布會上還公布了6項傳統文化與人文基礎學科研究成果。其中,《漢長安城未央宮骨簽》書籍共計90卷,整理了1985 年12月至1987年5月在漢長安城未央宮中央官署遺址考古發掘出土的骨簽資料,出土的骨簽共計64305件,其中刻字骨簽57644件。

《漢長安城未央宮骨簽》中記載的骨簽照片。攝影/新京報記者 黃哲程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慶柱介紹,骨簽以動物骨骼制作而成,主要是牛骨,骨簽形制基本相同,大小相近。骨簽的文字內容大體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兵器名稱、代號及數量類骨簽,有“射”“乘”“御”等文字開頭的骨簽;第二種刻有年代、工官或官署名稱、各級官吏或工匠的名字。“這種骨簽一般有二至四行字,字數少的十余字,多的三四十字。”劉慶柱說。

據悉,該項目整理的6萬多件骨簽是目前考古發現時代最早的具有保存、備查、使用功能的國家級“檔案”,收藏這些骨簽的未央宮中央官署遺址是目前中國考古發現時代最早、保存最好的國家級檔案建筑遺址。

《漢長安城未央宮骨簽》中記載的骨簽照片。攝影/新京報記者 黃哲程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介紹,2018年中國社科院學者共完成400多部專著,近5000篇論文,200多部研究報告集和論文集等。“這是2018年中國社科院交出的一份成績單。” 蔡昉說。

標簽: 社科院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