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   >  正文

在一項新研究中 表明月球主要由古地球巖漿構成

評論

美媒稱,沒有人真的知道月球是如何形成的,最流行的理論“大碰撞說”似乎與現代觀測到的月球化學成分并不相符。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4月30日報道,在一項新研究中,來自日本和美國的一組研究人員試圖通過在假說中加入巖漿海的概念來解決這一有關月球形成過程的矛盾。

這項新研究以“大碰撞說”的標準版本為開端,內容大致如下:大約在45億年前,當太陽系中還布滿新生行星時,一塊逃離的大小與火星相當的巖石在金星附近拐錯了彎,與仍在形成中的地球相撞。接下來的理論是這樣的:這塊巖石撞擊后的碎片,連同地球上被撞下來的一些破碎物質,聚集在地球的軌道上,最終變成月球。

研究人員對這一古老撞擊過程進行計算機模擬后發現,如果月球真是這樣形成的,那么構成月球的大多數物質就必須來自撞向地球的那塊巖石。但研究人員發現,地球和月球的化學成分幾乎完全相同。那么,月球的主要成分怎么可能同時既是地球物質,又不是地球物質呢?必須放棄其中一樣。

新研究報告的作者們試圖通過將大碰撞的時間定在太陽形成后約5000萬年來解決這一矛盾,當時年輕的地球表面可能被深達1500公里的巖漿海所覆蓋。在一系列計算機模擬中,研究人員將一顆巖石原行星扔入被巖漿包裹的地球,然后觀察巖漿海濺出巨大的巖漿“臂”飛入太空。

由于受到撞擊的巖漿的溫度比原行星的巖石狀物質的溫度要高得多,這就導致巖漿飛入太空后體積膨脹。研究人員稱,一開始,濺起的巖漿沿地球軌道追在原行星的碎片之后,但很快就追上了它們。盡管原行星的大多數碎片最終落入了地球炙熱的巖漿海中,但由巖漿物質構成的巨大云團一直停留在軌道上,最終凝聚成了月球。模擬的結果是,在最終形成的月球中,來自地球的物質所占的比例要比之前的研究結果高得多。

標簽: 月球 巖漿 研究人員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