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巡視器順利完成第八個月晝工作,進入新一輪的月夜休眠。此時,玉兔二號已累計在月球背面行走271米,不斷刷新著我國月球車在月面上的行駛紀錄。
月面路況復雜,要保證玉兔二號安全行駛,不僅需要來自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駕駛員”們精心操控,更需要“導航員”為它指明道路。
為“玉兔”指路的人名叫王鎵。這個名字挺特別。
“鎵”是一種金屬元素,熔點很低,沸點很高。王鎵名如其人,她的性格安靜沉穩。在漫長而枯燥的工作狀態下,她耐得住寂寞;激烈而緊張的處置節奏,她也能冷靜應對。
這樣一位身材嬌小、慢條斯理的“女導航”,爭奪“世界第一”時,氣勢驚人。王鎵是全球第一個準確報出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落點的人,也是處理該任務中第一張月面照片的人。尤其是在該工程中首次應用視覺定位技術,讓她成為全世界同行的目光焦點。
視覺定位是國際航天專家矚目的技術領域,其以航天器預定落月區域的地面圖片為底圖,作為月面導航的基礎。由于該技術是首次應用,可用于制作底圖的數據很有限。此前嫦娥三號獲取的數據和外場試驗的數據,都被任務團隊利用起來。
在月面導航工作中,導航員雖然沒有最終決策的權力,卻必須有獨立的思想。王鎵不僅要根據科學家選定的探測目標來規劃路線,還要給出自己選擇此路的原因,更要前瞻到未來幾步以外,目光長遠地為玉兔二號規劃行走路線,確保它在月背活得更久、走得更遠。
除了任務中的責任,在視覺定位技術領域,各國都有各自的方法。王鎵和她的團隊如同代表中國國家隊在國際舞臺上上演首秀,無形的競爭也給她帶來很大壓力。不過這些壓力并沒有壓垮這個柔弱的肩膀,她穩穩地將“第一”握在手里。
穩扎穩打的性格造就了王鎵以不變應萬變的工作方式,這里說的“不變”不同于因循守舊的保守,而是對待不同的工作崗位始終如一的拼勁兒。從2007年研究生畢業到北京飛控中心,在軟件崗位當了5年“程序媛”,又到實驗室做了6年科研工作,再到遙操作崗位擔當重任,她在角色變換中穩扎穩打,不斷學習成長。即使工作緊張繁忙,她卻從未放棄學術研究,而是利用個人時間發表論文、申請專利。她的論文在第69屆國際宇航大會上引起國外學者關注、在第五屆載人航天學術年會上被評為優秀論文。她利用嫦娥四號任務數據撰寫的論文具有重要研究價值,被EI檢索期刊收錄。
每次玉兔二號被喚醒,王鎵會告訴4歲的兒子:“媽媽要去駕駛小車了。”兒子就提醒她:“小心駛得萬年船。”航天娃的耳濡目染,讓她幸福而感動,也成為她全力以赴守護玉兔的重要動力。
標簽: 嫦娥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