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特別是以“網購保稅”為主的經營模式興起,讓跨境購物更加快捷、方便、安全。在第二十屆中國互聯網大會期間召開的跨境電商論壇上,多位專家就跨境電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探討。
疫情改變消費模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消費模式和零售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消費者大規模地由線下消費轉移到線上消費,跨境電商的規模也迅速擴大。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處長竇勇表示,跨境電商是連接國內和國際市場,與互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相結合的前沿通道,是傳統國際貿易方式當中的一個與時俱進的新產物,正在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的規模超過6萬億元,其中B2B(企業對企業)跨境電商規模約為4.5萬億元。B2C(企業對消費者)跨境電商進出口達到1.69萬億元,增長31.1%,其中出口達到1.12萬億元,增長40.1%;進口0.57萬億元,增長16.5%,成為穩外貿的重要的力量。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秘書長宋茂恩表示,當前,跨境電商產業發展日趨成熟,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跨境電商產業鏈的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跨境電商推動傳統外貿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通過開展在線營銷、在線洽談、在線交易等方式提高貿易效率。二是海外倉模式快速發展,海外疫情反復,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海外倉的發展,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20年,跨境電商的海外倉數量超過1800個,成為海外營銷重要節點和外貿新型基礎設施。三是跨境電商營銷智能化能力不斷提升,跨境電商平臺不斷加大營銷的智能化與精細化,以增強營銷的精準性與及時性。例如,目前主流的跨境電商平臺均開通直播功能,直播已經成為跨境電商重要的營銷方式。四是跨境電商平臺生態賦能中小商家,已初步形成產業生態,通過提供倉儲、物流、推廣、營銷、工業鏈金融等增值創新服務,為平臺供應商提供一站式服務,縮短貿易鏈條,簡化貿易環節,實現多環節打通和融合,推動外貿產業結構的升級。
跨境消費要更直觀
論壇上,多位專家表示,消費者對跨境電商的要求不僅是更加方便,而且希望在消費時更加直觀。
據京東國際副總裁王采宜介紹,京東依托強大的物流體系和商流物流一體化的出海業務優勢,開展了跨境物流布局。在物流方面充分發揮了供應鏈技術的能力,確保通關、配送服務的正常運轉。目前已在14個國家和地區的27個城市建成海外倉,同時通過八大中國樞紐、30大全球供應鏈節點和近千條國際運輸線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跨境供應鏈服務,為中國制造通向全球、全球商品進入中國打破物理上的壁壘,全面降低社會物流成本。
消費者對跨境消費更加直觀的需求帶動了海淘網紅直播的發展。博鰲國際網紅經濟論壇秘書長丁暉表示,不少電商平臺開始通過網紅主播推銷歐美的小眾網紅爆品,這些小眾、二線品牌走上網紅路線,能避免流量爭奪,脫穎而出。先在社交媒體進行推廣,如果有效果再大量進貨,不至于耗費大量的資金囤貨,承擔滯銷的風險。
丁暉認為,對消費者而言,視頻營銷比圖文營銷更適合。視頻營銷更容易打動消費者,進而挖掘出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