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   >  正文

五種侵蝕臭氧層的氟氯烴濃度創新高_焦點短訊

評論


(相關資料圖)

五種侵蝕臭氧層的CFC在2020年達到最高濃度。圖片來源:《自然·地球科學》

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根據《自然·地球科學》3日發表的論文,2010年至2020年,5種消耗臭氧層的氟氯烴(CFC)濃度和排放急速增加。

CFC常用于制冷劑、氣霧推進劑、溶劑和發泡劑,但人們發現它是臭氧層破壞的首要驅動因素,基于《蒙特利爾議定書》,自2010年其生產在全球受到禁止。但CFC仍會作為其他化學品生產過程中的原料(用于生產其他化合物的原材料)、中間產物和副產品釋放,如生產CFC替代品的氫氟烴(HFC)。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團隊調查了5種目前已知很少或沒有使用的CFC(CFC-113、CFC-112a、CFC-113a、CFC-114a、CFC-115),并測量了2010—2020年間其在全球14個地點大氣中的濃度變化。他們發現,這5種CFC的大氣濃度從2010年開始上升,到2020年達到了最高濃度。不過,在舊電器或建筑發泡劑中預計幾乎不存在這些CFC。團隊估計,這5種CFC在2020年結合起來的排放相當于4200噸CFC-11,這是含量第二高的氯氟烴。在變暖效果上,則相當于4700萬噸二氧化碳。

研究人員認為,這5種CFC在2010到2020年間累積的排放暫時對臭氧層影響不大,但是以現在的速率持續增加,可能會抵消《蒙特利爾議定書》實施取得的成果,帶來額外的氣候影響。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