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通過出臺相關文件,開展‘光盤行動’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費之風,‘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有所改觀。但一些地方的婚宴浪費、外賣點餐浪費等現象,仍然觸目驚心,令人痛心。”5月6日,在市場監管總局舉辦的“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上,該局食品安全總監王鐵漢介紹說。
(資料圖片)
會議現場。 主辦方供圖
王鐵漢表示,餐飲浪費現象,既有物質生活日漸豐富而忽視了糧食節約的因素,還有監測評估體系不夠完善、違法行為處置不易到位、宣傳引導不夠深入等原因。針對當前突出問題,今年3月,總局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立標準、建制度,強監管、嚴執法,打出一套制止餐飲浪費“組合拳”。
辦好實事 “小切口”做大文章
餐飲浪費問題一直存在、時常反復。“此次專項行動,我們不求大而全,突出一個‘實’字,什么問題突出就整治什么問題,什么問題好改就先抓什么問題,找準切入點,精準發力。”王鐵漢說。
三個月來,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將制止餐飲浪費納入市場監管執法的重要內容,聚焦餐飲外賣和婚宴、自助餐、單位食堂等重點領域加大檢查頻次和力度,重點檢查是否依法主動開展消費提示,是否存在誘導、誤導超量點餐造成明顯浪費,是否設置不合理的送餐門檻等,督促外賣平臺、餐飲服務經營者開展自查自糾,從嚴從速查處違法行為,集中曝光典型案例。
“同時,從小事做起,從具體事做起,聚焦能推動解決的小問題,營造反對浪費的大氛圍。”王鐵漢說,比如,指導國家會議中心把550毫升的礦泉水換成380毫升的小瓶礦泉水,按照年均會議用水80多萬瓶測算,每年能節水超13萬升。同時,推動外賣平臺企業優化滿減湊單機制,點餐訂單“滿減湊單”頁面,主食類餐品替換為可長期保存的預包裝小食品(鴨蛋、咸菜等),有效避免糧食浪費。
王鐵漢介紹,專項行動聚焦群眾“可感知”,力求實效,讓廣大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制止餐飲浪費以來點點滴滴的變化。如指導頭部平臺企業在“點餐”“提交訂單”“完成訂單”全環節提醒適量點餐,引導公眾提升節約意識;推動大型連鎖餐飲企業,對“光盤”離席的顧客給予積分等獎勵激勵,讓公眾厲行節約的同時也享受經濟實惠等。
定標準 為反對浪費精準施策
“當前,我國制止餐飲浪費國家標準體系已經基本建立,標準兼顧了堂食、外賣等不同用餐形式,覆蓋了旅游飯店、機關食堂等重點場景,能夠基本滿足各方落實反食品浪費工作的實際需要。”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司長劉洪生說。
劉洪生介紹,已發布《飯店業信用等級評價規范》等8項國家標準,正在研制《餐飲業反食品浪費管理通則》等4項國家標準,擬立項6項國家標準,還將制止餐飲浪費的要求納入到旅游民宿、旅游度假區等其他標準中,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提供有力支撐。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創新司司長肖寒表示,針對各地餐飲業態和習俗不同,總局還因地制宜,推動地方和學協會以團體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形式,與國家標準形成“組合拳”。
肖寒介紹,“壩壩席”是川渝農村地區特有的傳統民俗盛宴,為彰顯主人的熱情好客,往往大操大辦、鋪張攀比。針對這一現象,四川省廣安市、華鎣市和重慶市合川區三地餐飲行業協會聯合發布《農村集體聚餐節約行為規范》團體標準,對集體聚餐全流程,如席前準備、菜單設計、采購貯存、加工制作等制定了具體技術指標,并明確了餐廚廢棄物管理、行業及群眾自律行為規范。為讓“光盤行動”理念走進千家萬戶,打通標準宣貫的“最后一米”,專門制作農村“大喇叭”循環播放。
在浙江,當地發布并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食堂餐飲節約管理規范》地方標準,從采購員到就餐者,全方位、全流程加強對機關食堂供餐環節的精細化管理。以浙江省行政中心為例,經評估,食堂泔水垃圾減少2/3、粗加工廢棄物減少1/3,日均糧食節約1/5,日均蔬菜節約了1/3,全年回收食材邊角料達5萬余斤。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