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劉艷
5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宣布啟動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和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
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明確提出“科技成果賦智”“質量標準品牌賦值”“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上述兩項專項行動,加上前期已經開展的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專項行動,是助力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組合拳”,是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任愛光介紹,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圍繞科技成果的產生與匯聚、成果供需雙方精準對接、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等重點環節部署了3大重點任務、10項具體工作舉措,助力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找不著”“談不攏”“難落地”等問題的解決;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則采取針對性措施為中小企業賦值,力爭到2025年,新增千家公共服務平臺,服務萬家中小企業質量升級、標準提檔、品牌增效。
正在實施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已推動2000多家中小企業完成數字化改造,財政資金支持4.3億元左右。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一級巡視員王海林表示,下一步將提升政策支持效能、路徑引導能力和服務支撐,帶動更多社會資源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徐曉蘭表示,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相關部門和各地方堅持紓困與培優兩手抓,僅去年一年,國家層面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達40多項,帶動地方出臺配套政策文件270多份。在各項惠企政策支持下,廣大中小企業自強不息、迎難而上,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但中小企業仍處于疫后恢復期,企穩回升的基礎尚不牢固,“賦智”“賦值”“賦能”專項行動將推動解決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難、產品處于價值鏈低端、不知道數字化轉型怎么轉等突出問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