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   >  正文

【聚看點】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完成吊裝

評論

科技日報記者 何亮 吳純新 通訊員 雷海超 張靜 邱志強


(資料圖)

6月28日14時30分,隨著主吊順利摘鉤,三支葉片與輪轂實現精準對接,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三峽集團福建海上風電場順利完成吊裝任務。這標志著我國海上風電在高端裝備制造能力、深遠海海上風電施工能力上實現重要突破。

16兆瓦風機安裝第三支葉片。科技日報記者何亮?攝

本次安裝完成的16兆瓦風機位于平潭外海,距離岸邊約35公里,施工海域地處世界著名三大風暴海域之一的臺灣海峽,受“狹管效應”影響,全年6級以上大風達300多天,7級以上大風達200多天。“這樣的氣候對風力發電來說,可謂得天獨厚,但對于大型風機安裝施工就意味著有效作業時間短、安裝難度升級。”三峽集團福建公司副總經理劉建平說。

16兆瓦風機安裝首支葉片。三峽集團供圖

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采用四樁導管架風機基礎,輪轂中心高度152米,約相當于一座52層大樓的高度;機艙、發電機組合體重達385噸,相當于190臺越野車的重量;葉片長123米,單只葉片重54噸,葉輪掃風面積約5萬平方米,約相當于7個標準足球場大。如此巨大的葉片、機艙和輪轂,在風力的作用下,高空吊裝極易晃動。除此之外,該風機在葉片安裝對接時,需將176顆直徑42毫米的高強螺栓插入直徑為45毫米的螺栓孔內,安裝誤差需控制在1.5毫米以內。

16兆瓦風機機艙安裝完畢。三峽集團供圖

為安全、優質、高效地完成528次“穿針引線”,實現三支葉片的精準對接。項目施工方還調來全球首艘2000噸級第四代海上風電安裝平臺——“白鶴灘”號。“本次吊裝施工環境惡劣,常年風大浪高,工程海域海床表面淤泥類地層厚度大、承載力低,風機機組結構尺寸大、重量重,大型吊裝次數達10次以上,適合本海域吊裝這種大容量風機的安裝船資源數量有限,‘白鶴灘’號是最適合的。”三峽物資招標公司“白鶴灘”號技術負責人王懷剛說。

16兆瓦風機塔筒運輸到固定海域。三峽集團供圖

“為降低轂輪和葉片的晃動,項目團隊在塔筒上安裝了‘擾流塊’,以保障安裝順利進行。”中鐵大橋局平潭風電項目總工程師陳文盛告訴記者,在吊裝過程中,給葉片綁了6根人工攬風繩和2根機械攬風繩,隨著吊裝過程中葉片受力情況的變化,信號員與起重司機密切配合,實時調整,從而保障了葉片的精準對位。

123米長葉片在海上運輸。三峽集團供圖

根據該海域的多年測風數據計算,單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每年可輸出超過6600萬千瓦時的清潔電能,能夠滿足3.6萬戶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電,可節約標煤約2.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5.4萬噸。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