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   >  正文

世界消息!“人防為主”轉向“技防優先”——生態環境執法遠程監管準確率超過80%

評論

科技日報記者?李禾

“生態環境執法要達到精準化、科學化、規范化就需要有科技的支撐?!?月29日,在生態環境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趙群英說,生態環境執法工作已經實現或正在實現由“人防為主”轉向“技防優先”。


(相關資料圖)

“如今的生態環境執法,不能再搞過去的人海戰術,要求我們必須把科技手段應用到生態環境執法的全過程、各環節,實現既精準發現問題又減少對企業的干擾?!壁w群英強調。

建立一整套問題線索識別技術方法

大氣環境執法就是“技防優先”的典型代表。

趙群英說,生態環境部構建了大氣環境遠程執法監管體系,建立了一整套問題線索識別的技術方法,即利用衛星遙感、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地面微型站、污染源自動監測系統、用電用能數據等技術手段,再融合信訪舉報等信息?!霸谝恍┦锌h,我們還把稅務數據、天眼工程等都納入其中,精準識別問題企業。比如企業說自己減產一半,但其用電數據并沒有發生變化,這就是問題。因此,我們去現場檢查,是帶著問題瞄準目標去的,精準性、針對性就大大提高了。”趙群英說。

數據顯示,今年1—6月,生態環境部發揮衛星遙感、用電監控等“空天地”一體化技術手段優勢,融合分析排污許可、行政處罰、信訪舉報等49類1800萬條多源數據信息,精準識別大氣污染排放重點行業、高值區域、“冒泡”站點、重污染應急、自動監控異常、面源管控等6大類問題線索1.8萬條,問題線索準確率已超過80%,部分城市甚至做到“百發百中”。

“目前,大氣執法監管的信息化、智慧化體系已初步形成,在其他領域,我們也在探索新技術對執法工作的支持?!壁w群英說,比如在水環境領域使用指紋溯源技術、在固體廢物領域應用環評等信息系統和大數據,發現、處理相關問題。

開發執法監管信息化支撐平臺

黃河流域“清廢行動”也借助了科技的東風。

趙群英說,黃河流域“清廢行動”發揮衛星遙感的技術優勢,確保全面排查。目前衛星的精準度在1米范圍,該范圍內堆存的固體廢物都能被衛星看得清清楚楚,“我們將衛星遙感、群眾舉報發現的問題梳理成疑似問題點位清單,分批次交辦給地方,并督促地方落實整改?!?/p>

“我們還利用衛星遙感同步核實現場整改情況,對清廢排查整改工作中應付式整改、弄虛作假等行為進行處理,壓實地方政府整治責任?!鄙鷳B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任勇說。

“我們開發了信息化的支撐平臺?!壁w群英說,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共同開發了40多個問題線索識別模型,關聯匹配49類數據,建成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監管平臺,經模型計算發現問題,通過平臺向地方推送問題,地方排查整改,反饋現場查辦結果,生態環境部執法人員再去核驗?!斑@樣就實現了問題區域動態確定,問題線索一鍵生成,排查情況實時報送,檢查結果一圖統攬的閉環?!?/p>

當前,各地借鑒新技術創新生態環境執法監管方式,執法效能得到極大提升。比如山東、江蘇等省打造自動監控、用電用能等信息融合的環保監管體系,通過推送問題線索,有的放矢,大幅減少現場檢查頻次。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建立高值區溯源類腦指揮平臺,今年行政處罰涉氣環境違法案件中,30%的線索來自該平臺推送。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