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   >  正文

青島建立人才園區績效評估體系

評論

科技日報記者?宋迎迎?通訊員?王露


(資料圖片)

“做好本職工作就可以獲得獎勵。雖然有些考核壓力,但我們充滿了動力!”8月15日,山東青島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負責人左旭陽欣喜地說。

原來,為充分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探索創建全國首個人才園區績效考核獎勵評估體系,并會同青島市委組織部、青島市財政局制定出臺了《青島市人才園區績效考核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加快提升引才聚才效能及發展績效,引領全市人才園區“做優、做強、做大、做特”。

人才園區最多可獲400萬元獎勵

人才園區為各類人才知識成果轉化、技術創新提供場地支持、政策扶持、創業輔導,可以有效助力人才提高創新效率。近年來,青島一直設置專項資金對人才園區進行獎勵資助,大多采取的是租金補貼方式,資金對園區的實際經營情況起到怎樣的效果無法判斷。

“園區要做好,就要有好的導向,績效就是可行性高的‘指揮棒’,建立有效且常態化的人才園區績效考核體系,是運用財政資金撬動和引領市場力量,合力提高園區能力水平的具體舉措,可以最大程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傳華表示。

《辦法》明確,優秀人才園區最多可以獲得400萬元績效考核獎勵。績效考核分為基礎考核和創優考核。基礎考核中,申請基礎考核的園區,60分(含)以上的為達標,考核達標的,確定前30%為優秀,每項獎勵最高不超過100萬元,30%—70%區間的為良好,每個獎勵最高不超過70萬元。創優考核中,采取按照難易程度設定考核等次的方式,每個園區可分別申報一類、二類、三類各一個年度創優指標。對基礎考核達標且參加創優考核的園區,完成年度創優指標的,分別按照一類每個最高150萬元、二類每個最高100萬元、三類每個最高50萬元撥付創優考核績效獎勵。

“人才指標”占比高達40%

記者在梳理《辦法》時發現,在基礎考核指標設定中,“人才指標”占比高達40%,遠超招商、經濟、管理服務等指標所占比重。

“設計人才園區績效考核政策的初衷和目標就是聚焦人才主體,為人才賦能。”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才開發處處長張信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人才指標”考核的內容主要集中在鼓勵高層次人才引育、青年人才招引以及促進就業方面的成效。

“比如,《辦法》明確,園區全職新引進或新培養的高層次人才,符合青島市高層次人才分類目錄范圍或省市人才考核要求的,每引進或培養一個加1分;引進培育省級以上人才工程、稱號的,每引進1人加2分。針對園區招引青年人才,《辦法》規定,每全職引進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1人加0.5分,每全職引進全日制本科、專科生1人加0.1分,此項指標最高賦分達20分。因此,園區引進人才越多,得分越高。”張信龍舉例說,評估體系通過考核“指揮棒”增強引才精準性和實效性,助力青島招引、集聚更多的創新創業人才。

“政策還明確了榮譽激勵機制,突出‘優勝劣汰’。”張信龍介紹,對基礎考核優秀且完成一類創優指標的園區予以頒發年度優秀獎牌,安排市、區兩級人才服務專員,給予“高層次人才服務綠卡”定制權等專項服務。“同時,我們也通過績效考核明確退出機制,淘汰成長性不高、停滯不前、作用甚微的園區,基礎考核連續兩年考核不達標的園區,不再納入考核范圍。”張信龍告訴記者。

“通過定期組織人才園區年度績效考核,我們可以及時掌握人才園區引才聚才效能及發展績效,進而靶向提供政策服務支持。”劉傳華表示。

記者了解到,青島市人才園區績效考核范圍包括1家院士園區、1家博士后(博士)園區、10家市級共建留學人員創業園、2家市級以上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我們作為考核主體全程參與了考核指標確立過程,指標內容的設定完全圍繞怎么將人才園區建設得更好,可以真正體現出園區的招才引智效能,我們感受到滿滿的誠意、尊重和信任。”青島國際博士后創新創業園負責人孫承曉說。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