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  正文

最新消息:外棉動態:內外持續倒掛 港口非保稅棉供應趨緊

評論


(資料圖)

據張家港、青島等地棉花貿易企業反饋,受6月8日以來ICE棉花期貨主力合約再次向上突破及對美聯儲6月加息75個基點將引發人民幣大幅貶值的影響,近一周多來,中國棉紡織企業、貿易商主動通關港口保稅棉的熱情普遍不高,但保稅棉人民幣報價資源反而增多(要求采購方自帶進口配額、自行通關,有少量成交)。目前中國各主港非保稅棉資源越來越少,越來越緊張,貿易商紛紛采取上調基差操作(報價CF2209+基差)。

黃島某棉企認為,造成短期港口人民幣資源稀少的原因一方面是ICE主力振蕩區間上移至140-145美分/磅區間,導致1%關稅下美棉/巴西棉/澳棉/印度棉等直接進口成本與內地庫2021/22年度新疆棉的報價的倒掛幅度再次拉大,買賣雙方都不愿意清關外棉;另一方面是歐美對新疆棉的限制加劇,部分外向型紡服企業、代工廠不得不剛性采購港口非保稅棉。“進少出多”引發非保稅棉資源供需趨緊。

從報價來看,6月15-16日,國內各主港已清關巴西棉M 1-5/32(強力28GPT)基差報價集中在22500-22800元/噸;而一口價則高達23000-23300元/噸,因具體品質指標不同、倉儲庫不同、貿易商采購成本差異大而導致港口巴西清關棉報價差距甚至達到500元/噸以上;而目前保稅巴西棉美金一口價約148-150美分/磅,1%關稅下的直接進口成本約24000-24400元/噸,與清關棉的倒掛幅度仍普遍達到800-1200元/噸。

標簽: 期貨主力合約 越來越少 進口配額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