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  正文

擬募資30億元用于研發等 澳斯康生物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

評論

6月30日,資本邦了解到,澳斯康生物(南通)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澳斯康”)闖關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本次擬募資30億元。

澳斯康以生物制藥及生物制品領域關鍵原材料細胞培養基為根基,逐步將產業鏈向下游工藝開發及生產服務延伸,發展成為一家生物制藥/品規模化合規生產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旨在向生物制藥/品客戶提供從原材料供給到工藝研發直至最終商業化生產的整體解決方案。報告期內,發行人主營業務包括細胞培養基的開發、生產及銷售(細胞培養基業務),以及生物制藥/品工藝開發及生產服務(生物制藥/品CDMO業務)。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9年、2020年、2021年營收分別為8,713.61萬元、2.10億元、4.51億元;同期對應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977.80萬元、-3,907.62萬元、6,269.40萬元。

發行人符合并適用的上市標準為《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二十二條第(四)項規定:“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30億元,且最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3億元。”

本次擬募資30億元用于上海澳斯康偶聯藥物研發及生產項目、上海澳斯康生物制藥CDMO臺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發行人無控股股東,第一大股東為源遠生物,直接持有發行人18.07%股份。發行人股權結構較為分散,不存在持股比例超過30%的直接股東,且單一直接股東依其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決權均不足以對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決定影響,因此,發行人無控股股東。

SHUNLUO通過持股臺源遠生物、澄邁健順、澳斯康壹號間接控制公司25.93%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澳斯康坦言公司存在以下風險:

(一)客戶集中度較高及重大客戶變動風險

2019年度、2020年度及2021年度,發行人對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7.09%、66.44%、81.83%,其中對康希諾銷售金額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00%、35.22%、63.73%。2020年度及2021年度,發行人從康希諾獲得的收入規模增速較快且占比較大,主要系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后,康希諾研發的腺病毒新冠疫苗成功上市,且疫苗接種需求旺盛,發行人作為康希諾腺病毒新冠疫苗的唯一外部疫苗原液供應商及腺病毒新冠疫苗的細胞培養基獨家供應商所致。

2022年1月13日,因疫苗生產監管政策調整,康希諾終止了向發行人的腺病毒新冠疫苗原液委托生產合同(發行人其他CDMO業務均未受影響)。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發行人仍作為康希諾腺病毒新冠疫苗的細胞培養基獨家供應商向康希諾提供生產所需的細胞培養基產品,但如未來因新冠疫情緩解或消失,康希諾減少或取消對發行人新冠疫苗細胞培養基的采購,或發行人細胞培養基產品被其他供應商替代,則將會影響公司生產經營,對公司盈利能力帶來不利影響。

(二)新冠疫情相關業績增長不可持續的風險

2020年以來,全世界范圍內爆發新冠疫情,接種新冠疫苗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公司大力支持新冠疫苗相關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先后與康希諾、三葉草生物等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為其新冠疫苗產品的生產供應核心原材料細胞培養基產品并提供CDMO服務。

2020年和2021年,公司新冠疫情相關業務營業收入分別為7,545.69萬元和29,918.86萬元,帶動公司營業收入達到20,972.62萬元和45,144.32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40.69%和115.25%。未來隨著我國和全球范圍內新冠疫苗接種率的不斷提高,以及新冠疫情可能發生的緩解或消失,公司新冠疫苗相關業務持續帶動公司業績增長存在不確定

(三)所處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

對于細胞培養基行業,國內外主要市場長期被三家國際大型生物科技公司賽默飛、丹納赫和默克占據,其在資金實力、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具備一定優勢。

此外,年來在我國細胞培養基進口替代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不斷有國產新細胞培養基品牌加入國內市場的競爭,導致了行業競爭的加劇。對于生物制藥/品CDMO行業,發行人存在眾多競爭對手,包括各類綜合或專業的CDMO服務企業以及國內外大型生物制藥/品企業的研發和生產部門等,各競爭對手均在持續擴大產能、開辟新的業務領域,導致了行業內的競爭加劇。

在此趨勢下,發行人憑借在國內細胞培養基市場的先發優勢以及多年深耕形成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在國產培養基品牌中具備較為穩固的龍頭地位,并且報告期內生物制藥/品CDMO市場份額亦有所提升。但發行人若無法持續提升自身研發和產業化轉化能力,以滿足不同客戶定制化的需求,或未能有效應對競爭對手推出的新技術、新策略、新產品或新服務,將面臨市場地位及經營業績下降的風險。此外,行業競爭加劇將可能給公司產品和服務帶來定價壓力,從而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

(四)下游客戶產品研發失敗的風險

發行人為下游客戶提供的細胞培養基產品和生物制藥/品CDMO服務的需求量直接受客戶產品研發和商業化進程的影響。一般而言,隨著下游客戶產品研發進程的不斷推進,在客戶產品進入臨床后期,乃至獲批上市、實現商業化生產后,客戶會大幅增加對發行人細胞培養基產品和CDMO服務的需求。

而若客戶產品因自身研發問題,未能獲批開展臨床試驗或未能完成I-III期臨床試驗并最終獲批上市,則可能導致對發行人的細胞培養基產品采購需求和CDMO服務需求的降低甚至終止,從而對發行人的持續盈利能力帶來不利影響。

(五)因無法完成技術服務合同內容導致無法向客戶收取款項的風險

公司提供的培養基配方定制開發服務以及生物制藥/品相關工藝開發服務一般需在約定的研發周期內完成配方或工藝的開發,并在交付后結算收入,不同項目的收費水取決于項目難度和結果完成情況等。由于上述業務存在定制化的特點,且配方和工藝開發存在一定的不確定,無法確保成功率達到100%,若公司無法在研發周期內及時完成配方或工藝的開發和交付并滿足合同約定的具體質量參數等要求,公司將面臨無法向客戶收取款項的風險。

(六)產品質量及退換貨的風險

公司向客戶交付的產品主要包括細胞培養基產品以及生物制藥/品原液或制劑,相關產品的質量直接影響客戶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公司始終重視產品質量控制,已建立符合ISO9001認證的質量管理體系、原材料質量管理體系和符合GMP標準的生物制藥/品生產設施和生產體系。

但細胞培養基及生物制藥/品的生產過程復雜,涉及的原材料、試劑、耗材種類繁多,未來若出現偶發設施設備故障、質量管理失誤、操作流程不當或原材料出現未知質量問題等事項,導致公司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從而發生退換貨的情況,將對公司經營業績和市場聲譽造成不利影響。

(七)細胞培養基配方流失的風險

發行人自主開發的細胞培養基配方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技術秘密,若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發行人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未能按照內部控制制度嚴格執行,或因對相關崗位的在職/離職員工管理不當造成細胞培養基配方的泄漏,將導致發行人核心競爭力受損,對公司持續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八)核心技術人員流失的風險

發行人所處的細胞培養基及生物制藥/品CDMO行業為人才密集型行業,發行人核心技術團隊在培養基配方開發、生產線建設以及生物制藥/品CDMO服務技術臺開發等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是公司未來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和重要支撐。

隨著細胞培養基和生物制藥/品CDMO行業快速發展,若發行人不能在薪酬福利、工作環境與職業發展等方面持續提供具有行業競爭力的待遇,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可能影響公司核心技術團隊的穩定,甚至導致核心技術人員及其他重要研發人員的流失,對發行人持續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九)新技術開發失敗的風險

發行人為了持續拓寬自身生物制藥/品CDMO業務的服務能力,組建了專門的研發團隊從事新技術的開發并且成立了子公司開辟細胞和基因治療CDMO服務業務,細胞和基因治療藥物生產的技術壁壘高、工藝流程復雜且相關技術發展不成熟。受制于現階段國內外專業人才缺乏、公司相關經驗有限,發行人可能面臨因研發方向失誤、自身能力不足等原因導致研發失敗的風險。

(十)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較低的風險

由于公司發展過程中曾進行多次股權融資,使得公司實際控制人SHUNLUO目前控制的發行人股份比例相對較低。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SHUNLUO通過個人持股臺源遠生物間接控制公司18.07%的股份,通過員工持股臺澄邁健順、澳斯康壹號分別間接控制公司7.01%、0.85%的股份,合計控制公司25.93%的股份。

根據本次公開發行的方案,公司擬發行的新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本次發行完成后,公司實際控制人仍為SHUNLUO,但SHUNLUO控制公司股份的比例將下降為19.45%,持股比例相對較低,存在公司控制權不穩定的風險,可能會對公司業務開展和經營管理的穩定產生不利影響。

(十一)應收賬款回收風險

報告期內,隨著公司營業收入規模的持續增長,公司應收賬款規模大幅增加,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2,906.69萬元、8,193.97萬元和16,077.02萬元,占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8.61%、11.16%和5.04%。

未來,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持續提升,公司應收賬款絕對金額可能進一步增加,如未來市場環境或主要客戶信用狀況發生不利變化,公司可能面臨應收賬款逾期或不能收回的風險,從而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陳蒙蒙)

標簽: 澳斯康生物 澳斯康生物科創板上市 澳斯康生物IPO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