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目標,是讓消費者能夠穿上用我們的毛呢生產的夏裝。”近日,在位于新泰市西張莊鎮的泰安港鑫毛紡織有限公司產品展示廳,副總經理徐彥記者。
(相關資料圖)
毛呢面料作為近幾年極為流行中高端面料,因其具有防皺耐磨、手感柔軟、高雅挺括等特點,受到市場歡迎。但是毛呢面料的缺點也十分明顯,面料密度大、厚度大、單位面積質量重,這些缺點使得一般的毛呢面料不適合用來制作夏裝。
7月25日,記者在港鑫毛紡織有限公司產品展示廳見到,該企業已經成功研制出每米(寬1.5米)重量270克的毛呢面料,而市場上其他同類材質的面料每米(寬1.5米)重量則在700克左右,港鑫毛紡織有限公司成功幫助毛呢面料完成了“減肥瘦身”,讓毛呢夏穿成為了可能。
據了解,一名身材中等的中年男子做一件成品上衣用料一般不會超過兩米(寬1.5米)布料,平均下來,一件衣服重量只有1斤左右,且該面料質地情報,透氣性好,完全可以用于春夏裝的制作。除此之外,該企業還在繼續向技術要突破,向“輕質”要舒適,向“輕便”要時尚,繼續研究單位面積質量更輕的毛呢面料,努力實現毛呢面料的“輕突破”。
據悉,泰安市港鑫毛紡織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泰山多彩毛呢小鎮西張莊鎮重點打造的龍頭企業之一,由公司投資5億元建設的港鑫毛紡織品印染及功能性毛呢后整理項目是省“雙招雙引”重點項目,目前完成投資1.97億元,建成1.4萬平方米車間,購置了德國、意大利最先進的紡紗印染生產線3條,一期已投產運營。
談及每米(寬1.5米)270克新型毛呢面料的研發問世,徐彥告訴記者,這些都是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的成果,“目前我們的項目已進入試生產階段,預計今年年底會正式投產,但我們的研發團隊早在2018年已經開始了科技研發工作,去年我們單是一項新型技術輸出就實現了收入150萬。”
2021年,泰安市港鑫毛紡織有限公司向江蘇江陰市出售一項可控制纖維長度的技術,通過該技術可以將毛絨纖維從過去的最長19毫米增加到20毫米,纖維可控長度的增加能夠使毛絨能夠更好地適應更多類型的產品生產需求,同時還能增加產品的可放性、手感和整體平整度。通過該項技術,港鑫集團一次性獲利150萬元。除此之外,該公司目前在申請專利8項,今年還將繼續申報10項專利,真正實現了產業發展科技先行。
“我們公司新上的智能集落設備可以實現全程無人工操作,節省人工的同時,減少了人工操作失誤造成的原料損失,制成率從過去的95%左右提高到了98%。”徐彥介紹,除了過硬的技術團隊,泰安市港鑫毛紡織有限公司還堅持使用最新最先進的設備,以此來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生產效率,節省生產人工。同時,根據實際生產需要,對購置來的設備進行專業定制改造,目前泰安市港鑫毛紡織有限公司在設備升級改造上的投入已經超過1000萬元,公司40%以上的設備都是國內先進的智能化生產設備。
“我們港鑫毛紡織有限公司自己就能實現梳毛、紡紗、染整、織布、外貿全工序的生產,自己就是一條完整產業鏈,這為研發團隊研發新產品提供了便利的環境。”徐彥告訴記者。新產品的研發需要了解市場需求,隨后市場需求轉化為技術要求,最終想要實現布料更薄更輕,需要對各個環節進行創新優化。“毛呢瘦身”對毛絨纖維的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紡織成布的難度也會隨之增加,其中最難的環節還是后整理,越是輕薄的布料,在后整理工序中越容易出現布料損壞。每米(寬1.5米)270克新型毛呢布料問世的背后,是從紡紗到織布再到后整理每一道工序創新成果的累計。
“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投入約3億元完成后期全部建設。項目全部達產以后,具備年產300萬米毛呢的綜合生產能力,努力將我們的企業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功能性毛呢面料生產企業之一。”徐彥說。
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實施以來,新泰市作為泰安市紡織服裝產業“雙擎一基地”布局規劃中的紡織服裝重要生產基地,圍繞梳毛、紡紗、染整、織布一體化產業鏈,不斷推動泰山多彩毛呢小鎮產業優化升級。泰山多彩毛呢小鎮西張莊鎮是全國第一批特色小鎮,總規劃面積2.92平方公里,帶動發展規模毛紡織企業27家。目前小鎮企業涵蓋紡紗、織布、印染、紡織機械、針織服裝等12大門類,年加工羊毛2.1萬噸,占全國的1/15,年產毛紗2萬噸、毛呢布料480萬米,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是江北最大的毛呢布料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