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廣東、江浙、福建等地棉紗貿易企業反饋,7月下旬以來越南、印尼等產地針織紗的詢價/成交情況要明顯好于機織紗,以16S-26S紗為主;而巴基斯坦、印度等產地賽絡紡紗/精梳紗延續出貨低迷,景氣度不高的行情。越南C32S及以上緊密紡紗基本處于滯銷狀態。
整體看,目前除高配包漂OE10S-OE16S進口棉紗銷售差強人意、針織紗有些走貨外,其它規格棉紗短期難現起色,盡管近日有些棉紗進口企業、貿易商開啟降拋貸模式,試圖盡早實現回籠資金、落袋為安,但效果并不大,接到溯源訂單的織布、面料企業棉紗采購仍按“分批多次”進行:一方面擔心原料占壓有限的流動資金;另一方面擔心訂單因地緣政治形勢、美歐貿易壁壘、匯率大幅波動等因素而隨時發生變化。
為什么接到溯源訂單的棉紡織企業對于進口美棉/巴西棉/印度棉等紡紗、了單的積極性不高,仍直接進口越南、印尼、巴基斯坦等產地棉紗呢?業內分析原因有如下三點:
一是6/7月份溯源訂單仍以“短單、小單、過渡單”為主,訂單不具備可持續性,進口美棉、巴西棉等紡紗因“數量低、排單難”而成本明顯上升;二是相較直接進口棉紗現貨,進口棉紗紡紗工序多、周期長,交貨期相應很長,接單企業擔心市場行情發生變化、采購方履約推遲或取消合同,造成損失;三是與大部分棉紡織企業采購進口棉,排單紡紗需要100%貨款支付不同(港口交貨甚至發運單傳真收到就需要補足尾款),棉紗進口幾乎100%的LC90天操作,有利于采購方緩解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