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海安市蠶桑生產歷史悠久,是江蘇省6家蠶桑大縣(市)之一,是全國聞名的“繭絲綢之鄉”“湖桑之鄉”,被中國絲綢協會評為“中國優質蠶繭基地”,蠶桑生產量居江蘇首位,位于海安市的鑫緣繭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絲綢行業前列。近年來,海安市以蠶業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產業結構調整為抓手,推行“建場、組社、聯農”蠶業農場發展模式,成為全國蠶桑適度規模化經營的典范。2021年江蘇省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現場推進會在海安召開,海安打造的蠶桑全產業鏈被參會專家評價“具有引領性、創新性,許多經驗做法值得各地學習借鑒”。
“目前,海安市擁有桑園面積6.6萬畝,年發種達14萬張,生產蠶繭8500噸。海安已建立了229個蠶業家庭農場、169個蠶業聯合體農場。繭絲綢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蠶農蠶繭收入近3億元?!焙0彩行Q桑技術推廣站站長、研究員黃俊明說,“海安出臺《關于培育發展蠶業家庭農場的意見》,蠶繭保護價收購財政補貼、推廣種植草本桑和省力化養蠶技術、蠶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等一系列發展蠶桑生產的激勵措施,有力推動了蠶桑產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
在江蘇蠶源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蠶源種業”)的智能化蠶室內,一排排抽屜式移動蠶臺上,胖乎乎的“蠶寶寶”們趴在一個個圓形的篾架上,將積蓄了一個月的能量逐漸轉化成了一根根晶瑩剔透的絲線。這些絲線將“蠶寶寶”們裹成一個個潔白的蠶繭,而工人們正在為吐絲結繭的“蠶寶寶”們清理殘余的桑葉和蠶沙。
蠶源種業為加快海安市蠶桑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海安市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引進了智能養蠶機、遠紅外雌雄鑒別機及大空間溫濕度控制系統等現代高效蠶業先進設備,讓蠶種飼育過程實現智能化、生產精細化,以“硬核”新機具賦能傳統蠶桑業“破繭重生”。未來,蠶源種業將再引進4-5套蠶桑產業智能設備,將發種量由10萬張提升至近50萬張,進一步拓大海安市在國內蠶種市場的占有率。
保護桑樹品種資源40多個、江蘇省指定蠶種質資源20個以上、素材類蠶品種30個以上……蠶源種業承擔蠶種質資源保護、蠶種生產、蠶種冷藏、科研試驗、桑蠶品種選育與保育等任務。蠶源種業擁有集母種、原原種、原種、一代雜交種、科研、冷藏于一體的大型蠶種場,該蠶種場建成兩年多來,先后取得江蘇省優勢特色種苗中心、江蘇省蠶遺傳資源保種場、江蘇省級蠶性能測定實施單位、江蘇省蠶種生產先進單位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