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  正文

全球最新:各“家”名將亮相新疆非遺展 “繡”出精彩

評論

新疆漢族刺繡、維吾爾族刺繡、蒙古族刺繡、哈薩克族刺繡、蘇繡、湘繡、潮繡……2022年“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在新疆烏魯木齊市新疆美術館開幕以來,來自19省市、新疆各地(州、市)和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們亮相非遺展,給看展群眾帶來一場文化盛宴,各種精美的刺繡更是讓人移不開眼。


(資料圖片)

“請問這把刺繡扇子賣嗎?”“你看,這有人刺繡,繡的真好看!”在廣東非遺展區(qū),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潮繡代表性傳承人劉瑞玲正在專心完成繡品。

潮繡是中國四大名繡粵繡的一大流派,為廣東潮汕地區(qū)民間刺繡藝術的統(tǒng)稱,尤以金碧輝煌、具有凸浮雕效果的釘金繡著稱。其題材廣泛,富有地方特色,繡法分為繡、墊、貼、拼、綴五類,基本針法有200多種。“潮繡最大的特點呢,一個是用的線中含有金屬線,這樣繡品既耐磨又很有光澤感,再一個就是我們繡品是立體、浮雕式的,凹凸有序、很有層次感。”劉瑞玲向記者介紹道。

“這次來真的不虛此行。”劉瑞玲感嘆道,前兩日參加“對話非遺”紡織刺繡專題研討會,同全國的紡織刺繡優(yōu)秀傳承人一起交流學習,給了她很多啟發(fā),尤其是湘繡代表性傳承人將刺繡與現(xiàn)代科技相結合,僅僅在繡品擺件上增添一個燈帶就很不一樣。

“湘繡的傳承人將傳統(tǒng)刺繡做‘活’了,不再是一味地傳承技藝,而是突破創(chuàng)新,讓藝術變得實用,也能改變生活。我認識到,刺繡不應當只是做成藝術品拿來展示,藝術來源于生活,就應當走進生活,更接地氣些。”劉瑞玲表示,“我打算回去多研發(fā)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如隨身佩戴的刺繡掛件,既有藝術性、更貼近生活,把非遺傳承的路子越走越寬。”

在蘇州非遺展廳,新疆哈薩克族刺繡代表性傳承人哈提瑪·艾乃都正在和蘇繡代表性傳承人盧福英學習刺繡技藝。哈提瑪一針一針地繡著,盧福英在一旁細心指點、傳授技藝要領。

哈提瑪與盧福英親切交談,稱盧福英為老師。去年4月,在政府組織下,哈提瑪與塔城地區(qū)、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等地的5位傳承人一起去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學習。盧福英作為該校聘請的刺繡課老師,負責給哈提瑪?shù)热诉M行蘇繡技藝的培訓。

“我在蘇州跟盧老師學習了蘇繡的一些針法、色彩搭配、選材選料等技藝。”哈提瑪說,“蘇繡跟我們哈薩克族刺繡很不一樣,我們的圖案較簡單、繡法也比較粗獷,但蘇繡很細致、精美,與我們正好互補。如今,我把蘇繡運用到我們繡品里,繡眼睛的時候,不再是用粗線繡一個黑點,我也學蘇繡把線分成幾股,用細線將眼睛細節(jié)繡出來、活靈活現(xiàn),我的繡品更加受歡迎了。”

蘇繡展廳的體驗桌坐滿了人,老人戴著眼鏡吃力地給針穿線、小孩拿著針線饒有興致地繡著。今年10歲的王嘉怡在小繡布上繡的入神,“刺繡我只在電視上看過,今天試了試自己穿針、刺繡,雖然不簡單,但很有意思、很喜歡,以后還想學習刺繡。”

據(jù)介紹,展會結束后,部分援疆省市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將赴受援地開展調(diào)研、交流、展示展演等活動,進一步促進新疆與兄弟省市的交流互助。“這次的非遺展很有意義,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這么多非遺傳承人的傳承下、在越來越多人增強對非遺的了解和熱愛下,中國的非遺項目會被發(fā)揚光大。展會結束后,我將會帶著繡品去新疆其他地方進行交流學習,也希望將自己的技藝傳授給更多感興趣的大人和孩子,讓更多人感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盧福英說。

標簽: 哈薩克族 很不一樣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wǎng)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yè)執(zhí)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