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17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專家李盟軍、王榮輝與紅渡鎮副鎮長蘭毅、主任莫仁峰、實驗站站長樊勝峰一同到古房村,就打造現代蠶桑基地和開展土壤改良試驗示范工作進行現場溝通和討論,落實改良實驗地塊與規劃設計。
8月18日,在紅度鎮西江村開展了桑園土壤改良培肥管理技術現場培訓,桑蠶大戶和農技骨干30余人參加了本次培訓。培訓會上,王榮輝針對桑樹管理和施肥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前期土壤和桑葉檢測結果,就桑園規劃與桑樹栽植、桑樹施肥、樹形養成和桑葉采收、桑樹培護管理等4個方面進行講授。參會人員紛紛表示,通過理論實際相結合的培訓,進一步了解科學的桑園管理技術和培肥方法,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堅定了發展蠶桑產業的信心,將會把科學技術和方法傳授給周邊桑農。會后與農戶到田頭現場演示施肥要領,解答種植戶提出的桑園耕地地力提升等問題。
蘭毅副鎮長表示,紅渡鎮蠶桑種植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同時得到廣東省科技特派員粵桂科技服務工作組和廣東駐忻城縣協作工作隊助力如虎添翼,未來桑蠶事業一片光明。
接下來,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將落實桑田的土壤改良和地力提升的試驗示范工作,通過專業技術指導科學合理施肥、管護和土壤改良等一系列組合拳,指導打造現代桑園土壤改良示范基地,讓示范基地成為優秀技術成果示范推廣展示、培訓指導的平臺,發揮示范輻射帶動作用,提升區域科技蠶桑事業科技水平。
據了解,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艾紹英副所長帶隊于6月底先后到紅渡鎮古房村、渡江村、馬蹄村、西江村等地深入田間地頭、調查走訪,詳細了解桑樹管理現狀、施肥及土壤培肥存在的問題,現場采集土壤和桑葉(枝)20份樣品,帶回實驗室化驗分析了土壤機械組成、酸堿度和有機質等理化指標,氮、磷、鉀、鈣、鎂、硫、銅、鋅、鐵、錳、硼和鉬等12種大量、中量及微量元素,掌握紅渡鎮桑園的土壤肥力和桑葉養分情況,為蠶桑優質高產種植研究提供基礎的數據支撐。根據檢測數據,結合高產優質桑園要求,對桑樹種植土壤“把脈問診”,制定桑園的合理耕作、有機質提升、平衡施肥等多種土壤改良、培肥措施,為桑樹科學施肥和土壤培肥提供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