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以來,國際棉價觸及低點后迅速反彈,內外棉價差再度拉大。隨著年底的臨近,進口企業集中使用配額采購,而南半球澳棉和巴西棉新花陸續到港,保稅區庫存有增有減,整體入大于出。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匯總數據,截至11月末,港口未通關外棉庫存在13.76萬噸左右,較上月略增。
一、外棉觸底反彈價差明顯擴大
(相關資料圖)
最近一個月,美聯儲加息力度有望緩和的預期使市場壓力減輕,中國調整防控政策使棉花消費預期出現改善,ICE棉花期貨觸及前期低點之后迅速反彈,之后在80美分上方維持區間震蕩。同期,國內鄭棉期貨相應跟漲,但幅度較小。截至11月底,內外棉現貨價差再度拉大,倒掛幅度擴大到將近3000元。
二、產銷問題難解補庫意愿下降
近期,國內疫情反復,紡織企業產銷不順暢,棉紗累庫率上升,11月下旬以來減停產的中小企業繼續增多。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11月工業庫存報告,紡織企業采購意愿下降,打算采購的比例同比下降4.9個百分點,不打算采購的比例增加4.5個百分點。同時,紗布產銷率下降,產品庫存繼續增加。另據市場反饋,近期棉花價格回升的同時,下游紗線價格不漲反跌,導致企業利潤微薄甚至倒掛,而年底前各項財務支出大增,原料采購的意愿明顯不足。
三、江蘇地區庫存下降青島港庫存大增
隨著年底的到來,部分企業抓緊使用剩余的配額,港口外棉庫存有所消化,青島港非美棉庫存增加明顯,南通和張家港地區外棉庫存均下降,港口保稅棉庫存總量環比略有增加。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截至11月末,各主要港口未通關外棉保稅庫存統計如下:
青島港10.75萬噸,上月同期為6.95萬噸,其中美棉2.55萬噸,巴西棉5.85萬噸,西非棉1.45萬噸,印度棉0.3萬噸,澳棉0.35萬噸,中亞棉0.05萬噸,墨西哥、蘇丹、以色列、埃及、希臘等總計約0.2萬噸。
張家港2.23萬噸,上月3.66萬噸,主要為美棉、巴西棉、印度棉和非洲棉。
南通港0.78萬噸,上月2.17萬噸,主要為美棉、巴西棉、印度棉和非洲棉。
四、后期展望
目前國外下游消費市場尚未復蘇,需求持續看低。年底將近,國內企業開始提前安排放假事宜,對外棉的采購難以增加。而隨著美棉收獲進入尾聲,新棉加工檢驗和裝運也將提速,12月以后新棉到港數量將持續增多,港口庫存有繼續增長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