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2中國紡織科技成果對接峰會暨第九屆中國十大紡織科技發布會日前在福建晉江舉辦。本次峰會以“數字引擎、智慧未來”為主題,對第九屆中國十大紡織科技獎名單進行揭曉并頒獎,同時搭建平臺促進系列紡織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現場簽約項目數量再創新高。
獲得本屆“中國十大紡織科技獎”的項目分別為:超高強聚酰胺66工業絲連續聚合多頭直紡技術開發及產業化應用、UHMWPE差別化纖維及個體防刺防割紡織品產業化技術開發、聚酯纖維全產業鏈全局可視可析智能大數據平臺及集成技術、聚乙交酯及其共聚物(PGA/PGLA)纖維制備及應用技術開發、基于大數據與區塊鏈技術打造的綠色纖維制品可信平臺、閃蒸法聚乙烯非織造布的產業化及在醫療滅菌包裝材料的應用、鐵路客車碳纖維轉向架搖枕安全吊一體化成型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高效細旦聚酰胺高強纖維紡絲設備及工藝研究和產業化、玻纖增強型聚酯紡粘長絲胎基布、纖維用高可紡性聚酯功能色母粒開發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其中,超高強聚酰胺66工業絲連續聚合多頭直紡技術開發及產業化應用獲得金獎。
現場共有11組項目簽約,杜鐘氨綸與泉州沐途者簽署了“消臭氨綸戰略合作協議”;通用技術新材與江蘇互幫簽署了“萊賽爾纖維的應用研究、推廣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賽諾海思與中紡院簽署了“聚乙交酯及其共聚物材料的醫用材料新產品、新技術研發戰略合作協議”;信泰科技與北京中麗簽署了“滌綸色絲生產線工程項目合同”;晉江產投與海西分院簽署了“紡織服裝外貿型企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天津紡科與包鋼稀土研究院簽署了“新型稀土功能纖維材料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永榮錦江與北京中麗簽署了“錦綸高強絲項目合同”;晉江龍興隆與海西分院簽署了“福建省高端功能性復合面料技術重點實驗室共建協議”;江南分院與通億簽署了“植物染料制備及其針織面料染色關鍵技術開發和應用”;通用技術新材、海瀾科技、宏馬科技簽署了“萊賽爾纖維終端應用研究與推廣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海西分院、天津紡科、鳳竹紡織簽署了“生物基聚乳酸PLA/聚酯PTT復合彈性纖維制備及其面料關鍵技術開發和應用”。
近年來,“中國十大紡織科技”活動累計評選、發布了200余項年度行業重大創新科技成果,促成近30余項科技項目現場簽約,簽約金額超4.8億元,共吸引了1000余家科技型企業、高校與科研院所深度參與。對于紡織行業科技工作,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提出四個“面向”:一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強應用基礎研究;二是面向經濟主戰場,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三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推動行業關鍵技術實現突破;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升紡織材料功能化加工水平。李陵申指出,紡織行業亟需建立全產業鏈的創新聯合體平臺,加快重點成果轉化應用;進一步完善和提升紡織行業重點領域生產全流程數字化和智能化車間的建設;在綠色低碳加工關鍵技術及推廣應用方面,系統梳理紡織行業綠色低碳技術體系,未來重點聚焦在研究重點低碳技術成熟度以及未來推廣空間,通過更多節能低碳技術推廣應用,降低紡織行業整體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