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走進廣西凌云縣下甲鎮加西村標準化集體大蠶房,蠶農們正合作采繭,地上堆著小山似的蠶繭,這是今年該村的第二批鮮繭。
蠶農勞文向在自制的“麻將脫繭機”前,壓下鋼架“打”出“麻將”,蠶繭也隨之一個個被頂出。不到一分鐘,一張方格簇的蠶繭就已經脫出,相較于手工脫繭而言,平均一張方格簇可以節約15分鐘。
“麻將脫繭機”這一創新發明是加西村勞斌首創。據勞斌介紹,制作這個“麻將脫繭機”是因為他看到父母經常從半夜到第二天下午才能手工脫完繭,十分辛苦,而購買一個脫繭機需要3500元左右。于是,他制作了這個脫繭機,制作成本不超過500元,大大提高了脫繭效率。
在當地駐村干部的引導和鼓勵下,2021年,第一臺“麻將脫繭機”制作出來后,村里的技術能手羅玄剛、勞文友便上門取經。隨后,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自制“麻將脫繭機”,并迅速在全村普及開來。目前,全村入駐集體標準化大蠶房的84戶養蠶戶已全部配置“麻將脫繭機”,順利解決脫繭這一養蠶重要環節中人工多、耗時長、取繭率低的問題,成為助推加西村桑蠶產業興旺發展的一大利器。
自2012年發展桑蠶產業以來,在十余年種桑養蠶的過程中,民眾的智慧在生產過程中不斷發揮出來。加西村群眾還總結出“小蠶共育好,沒病沒災身體好”“大蠶喂得飽,蠶繭少不了”“大蠶多開窗,膿病走光光”等順口溜,通過養蠶能人傳播開來,為全村蠶農普及養蠶技術知識,推動加西村桑蠶產業不斷向前發展。
蠶農們開玩笑說:“我們村桑蠶產業實現了‘杠上開花’,喜上加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