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遼寧省農科院蠶科所擁有全國最大的柞蠶種質資源庫,保育全國超70%的柞蠶種質資源。作為世界野蠶研究中心和中國現代柞蠶科學研究中心,蠶科所一直致力于柞蠶新品種選育與研究。柞蠶生產上的八大關鍵技術均由蠶科所的科技人員研發,柞蠶病蟲害防治及小蠶保護育、紙面產卵等關鍵技術在全國的普及率達90%以上。建所至今已育成近100個柞蠶品種或品系,帶動全省蠶繭直接年產值25億元以上,柞蠶相關全行業綜合產值達150億元以上。培育的新品種及其雜交種應用面積占全國柞蠶生產總面積的80%。
近年來,蠶科所通過實施項目和選派專家到示范區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每年培訓縣、鄉兩級技術骨干100余人次、新型蠶農2000余人次。建立典型示范戶1.5萬余戶,輻射帶動全省6.5萬戶蠶農增收致富。蠶民放養一季柞蠶的2個月時間里,可獲純收入2萬元以上,按全省8萬戶蠶農計算,蠶業一年給蠶農帶來的純收入至少可達16億元。
省農科院蠶科所將深入開展柞蠶種質資源評價與創新,盡快實現柞蠶品種的第三次更新換代。同時,加速推進生態型柞園建設和省力化養蠶等關鍵技術研究,繼續推動全省柞蠶產業升級改造,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近日,《遼寧日報》以《保育全國超70%的種質資源,蠶繭年產量占世界總產量一半以上—遼寧柞蠶每年織就150億元大產業》為題進行報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