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四川武勝縣蠶桑現代農業園區的萬畝桑田里,連片種植的桑葉蔥綠蔥郁,長勢茂盛。育蠶廠棚里,返鄉創業青年楊軍偉正在忙碌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四川安泰繭絲綢集團有限公司的剿絲車間里,自動剿絲機正在有序作業,這些蠶絲經過返絲、編檢、整理,最后打包完成,銷往海外……
養蠶歷史深厚悠久 栽桑養蠶條件好
武勝縣栽桑養蠶歷史悠久,武勝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栽桑養蠶條件得天獨厚。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全國絲綢產業迅速發展,武勝農村幾乎家家戶戶栽桑養蠶,成為四川省第三產繭大縣。鼎盛時期,全縣有10家繅絲廠,繭絲綢總產值達到15億元,曾撐起武勝農業半壁江山,“姐采葉、妹除桑,結繭抽絲作衣裳”的歌謠到處傳唱。
上世紀末,隨著國際國內繭絲綢市場行情下跌,傳統的個體栽桑養蠶已不適宜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蠶桑產業遭受重創。
為讓蠶桑產業重煥光彩,武勝出臺基地建設、勞務用工、金融保險等多個扶持政策,鼓勵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促進種桑養蠶,拓展桑葚、蠶蛹、桑枝菌、林下養殖等多元化經營,助推蠶桑產業新生。
在此基礎上,2017年,武勝與安泰集團簽訂蠶桑基地建設協議,計劃用3年時間建設3萬畝現代蠶桑產業園。
當地村民正在喂養蠶
農民家門口就業 蠶桑產業發展勢頭好
7月1日,連日的驕陽終于打了個盹,但還是有些悶熱難耐,沿著寬闊的鄉村道路向前行駛,當車身被置于一大片茂密的桑田海洋時,就大概知曉已經到達武勝縣蠶桑現代農業園區。
記者在園區的蠶桑大棚內看到,一個個白白胖胖的蠶寶寶正在蠕動著,享用著桑葉,從外面桑田里采摘下的新鮮桑葉經過整理、切碎后,會均勻撒至蠶床。養蠶大戶楊軍偉是武勝縣猛山鄉萬民村的村民,早年他在外務工,2019年,他回鄉創業,在猛山鄉萬民村承包了蠶桑基地。“這一季桑葉長勢好,養出的蠶個頭也大,今年的收入應該有20萬左右。”據楊軍偉介紹,以前不懂技術的時候,頂多養3批,如今技術成熟了,可以養5批,這也剛好可以達到最佳效益。
楊軍偉自己養蠶致富的同時,也不忘鄉里鄉親,經常上門指導村里其他養蠶戶,分享育蠶經驗。在他基地干工的村民,一年收入可達2萬元。“養蠶讓我們過上好日子,希望我們今后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楊軍偉表示。
據悉,武勝縣蠶桑現代農業園區一直把蠶桑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目前已形成栽桑、養蠶、收繭、繅絲、織綢、銷售全產業鏈。園區有優質蠶桑基地10000畝(果桑506畝),2020年3月成功創建為四川省四星級現代農業園區。除了優質蠶桑基地,武勝還建成以蠶桑文化、休閑、觀光、旅游為一體的蠶桑主題公園。
蠶絲加工華麗變身 遠銷海外效益好
在四川安泰繭絲綢集團有限公司的絲廠里,記者看到,廠房里機器不停轉動,工人各司其職,一片忙碌景象。
在這里的生絲會經過蠶繭收烘、繅絲、編檢、整理、打包等工序,進而進入綢廠,幾萬尾蠶的一生,便在這里摩擦、交錯。在安泰公司的綢廠內,它們化作一股抱團的力量,由線至面,轉換新形態,成就一張張精美的綢布。
作為帶動蠶桑的龍頭企業,近年來,公司深耕第一產業,細作第二產業,拓展第三產業。推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完成N(3-5萬畝桑園)+24(組自動繅)+48(臺劍桿織機)的產業布局,大力發展繭絲綢加工業,做優做強“寶珍”絲綢品牌,創超10億元產值企業。目前,安泰公司除供給集團綢業部,白廠絲已遠銷歐美、日韓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并與江浙、山東等地的知名絲綢企業以及國際奢侈品品牌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
據悉,四川安泰繭絲綢集團有限公司,是廣安市唯一一家集蠶桑生產、蠶繭收烘、繅絲、織綢、銷售、出口、絲綢品牌運營、絲綢文化展示為一體的蠶桑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如今,武勝已初步形成栽桑、養蠶、收繭、繅絲、織綢、銷售的全產業鏈,通過建設產業園區,著力將武勝縣打造成為中國西部現代蠶桑產業強縣、繭絲綢加工重鎮和全國知名的現代蠶桑產業園區,打造極具武勝地方特色的蠶桑文化生態觀光,促進蠶桑文化、觀光、旅游一體化的建設,武勝蠶桑“破繭化蝶”、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