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記者調研了山東的部分紡織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特別在棉價大幅波動,風險快速釋放過程中,企業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
我們來到一家專做外貿出口的企業,規模大,產品質量過硬,主要以床上用品為主,幾年前生產還是一片繁忙,這一次的景象有點凄涼,園區少了一份機器的喧囂,多了一份安靜。這家企業采購部主管說,美國原來對中國出口產品正常征收的關稅是9.6%,后來又加征了7.5%,即便取消7.5%,也要高于越南等國出口美國商品的關稅,取消關稅產生的積極影響有限。
據了解,該企業70%的產品用于出口,30%的產品用于內銷,其中出口產品的生產線開機率降至9成左右,用于內銷的生產線則降至7成,內銷形勢差于出口。生產線之所以沒有全部開啟,就是由于棉價下跌之后,下游訂單明顯減少,外貿長單、大單逐漸消失,客戶更多訂購的是一些短單、小單。當前整個產業處于恐慌之中,其程度甚至超過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時期。由于美國正式實施新疆棉禁令,企業已經不敢再使用新疆,原來有效變通的一些應對辦法,企業不再抱有僥幸心理而繼續采用,因為一旦被發現,產品就要被銷毀,這是國內出口型企業面臨的普遍難題。
這家企業現在全部改用外棉生產外貿產品,目前外棉價格高于新疆棉2000元/噸,使用外棉意味著企業生產成本顯著增加,加上產品出口加征的關稅,最終結算下來,一噸產品價格明顯高于印度、越南等國價格,競爭力減弱,訂單也就相應減少了。
如今內外棉價大幅下跌,按照棉花和紗線比價看,產品看似有了利潤,實際情況并非這樣。據該企業介紹,這次棉價下跌速度很快,很多企業的棉花庫存均價成本在20000元/噸左右,雖然按照即時價格結算的話,企業有了利潤,但是算上庫存成本的話,企業還是虧損,要想消化完這一波庫存,需要兩個月左右時間,并且訂單明顯不足更加困擾企業,現在只能降低產能,減少庫存。對于出口轉內銷的策略,企業認為目前看并不現實,因為國內消費容納不了這樣大的產能。現在企業能做的就是降低庫存和生產成本,繼續壓縮各項費用支出,等待雨過天晴的那一天。
隨后,我們又走訪了幾家規?;驹?-6萬錠的企業,產品也以中低端紗線為主,前兩年市場行情好的時候,企業嘗到了甜頭,積累了一定的資金,現在棉市進入了熊市以后,企業暫時有一定資金儲備應對。在調研過程中,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說,希望棉價能夠盡快穩住,否則下游客戶不敢下訂單,接著該負責人拿出了一份棉花采購合同,可以看到企業采購的價格基本在每噸兩萬元附近,由于棉價下跌過快,企業當時采購的原料成了燙手山芋。隨后這位負責人又展示了短信記錄,昨天還有客戶支付預付款,下了一些訂單,得知棉價繼續大跌,客戶又趕快取消了訂單,預付款也不要了。
在交流過程中,現在訂單減少很大程度上在于棉價快速下跌,即便客戶有需求也不敢下訂單。在這波行情下跌過程中,這家企業經受住了沖擊,因為他的原料和產品庫存少,談到這一點他自己也很慶幸。去年廠區的棉花庫存有上千噸,現在只有200噸左右,產品庫存也是大幅下降,因此棉價下跌對其影響不大,虧損較少,風險也可控。周邊企業就沒這么幸運了,有的企業賭后市,原料和成品庫存很大,在這波價格下跌過程中,損失較大,企業能否抗住這波風險還是未知數。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另一家企業,這家企業生產的棉紗自產自用,直至5月中旬前,企業還在滿負荷生產,到了6月份以后,隨著棉價大幅下跌,訂單越來越少,企業下調了開工率。目前企業的織布車間停工一個多月了,工人在等候最新的復工通知。早在幾年前,我們就曾來到這家企業,他們生產的是出口非洲市場的蠟染布,當時訂單供不應求,生產效益也很不錯。今年以來,非洲訂單也明顯減少,由于原材料價格高,蠟染布價格也水漲船高,非洲市場客戶也接受不了。
在這輪棉花行情大起大落的時候,很少有企業能夠做到獨善其身,這也是當下企業普遍遇到的難題,此時企業的技術儲備和資金儲備顯得尤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