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張麗娜,東華大學紡織工程專業碩士、紡織中級工程師,現為東華大學紹興創新研究院工程師。“90后”的她畢業以來一直從事新型及功能型紗線和面料的開發及應用,先后指導多名東華大學碩士研究生,發表過多篇論文,申請了6項發明專利及1項授權專利。
實驗室讓我很有歸屬感
初見張麗娜時,她正在東華大學紹興創新研究院公共實驗平臺的實驗室里埋頭鉆研,忘我地在一堆纖維、紗線和儀器設備之間來回穿梭。
2016年從青島大學紡織工程專業畢業的張麗娜,選擇在東華大學繼續深造,從求學問道到科研耕耘,在這條道路上砥礪前行十年。她告訴記者,從學生時代開始,最喜歡待的地方就是實驗室。
“我性格比較安靜,平時也不太愛說話,在實驗室里讓我特別有歸屬感,很多時候一待就是一天,每當研發有新的突破時就非常有成就感。”張麗娜介紹說,研發新面料需要在電腦上編制好組織圖、穿綜圖、紋板圖等,通過數據導入儀器設備,先進行打樣,然后再反復檢測,以此來確定產品性能是否達標、是否迎合市場需求,從而為紡織領域探索科技創新的新路徑。“實驗室就是我的主戰場,這幾天一直泡在實驗室里潛心研發多種組織混紡的全新面料,等測試通過就可以推向市場了,已經有不少本地企業對該新型面料拋來了橄欖枝。”一提到新型紗線、面料的開發和應用,張麗娜就像是被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
一輩子就專注這個行業
科研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豐碩成果的背后是不懈的努力。長期泡在實驗室潛心研發的生活,在不少人眼中看來枯燥乏味,張麗娜卻樂在其中。她坦言,雖然身邊不少同學和朋友由于多種因素轉行了,但她卻不為所動。“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如果轉行離開,我都覺得自己不是自己了,這一輩子就專注這個行業了。”
紹興匯纖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開發、生產、銷售新型環保功能化紡織原材料的科技公司,與研究院合作多年。作為研發骨干力量,張麗娜帶領團隊通過大半年的實驗研究,已經成功開發出高支純麗賽紗線、Sorona/氨綸包芯紗、麗賽/腈綸混紡紗、麗賽/大麻混紡紗以及Sorona/麗賽混紡紗等紗線新品種。特別是運用轉移技術,在混紡、色紡纖維的配比與風格方面取得了突破,開發出相關的花式紗線,深受市場歡迎。據悉,通過新技術加入,“匯纖紡織”該系列產品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275多萬元,利潤近150萬元。“自己研發的產品為企業賦能,得到市場的認可,更加堅定了我的信念。”
作為世界聞名的紡織貿易中心,柯橋不僅有著紡織產業集群優勢,更有著開放協同的發展理念,為科技人才創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像眾多的科技工作者一樣,張麗娜在紡城這座大舞臺上施展才華,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積極改善紡織領域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了紡城科技創新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