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   >  正文

【世界新視野】國潮興起,“同裙同價”難在哪?

評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資料圖片)

8月初,迪奧最新發布的2022秋冬成衣新品系列中,數件衣服印著中國傳統花鳥畫的樣式。迪奧“挪用”花鳥圖話題沖上熱搜,迪奧卻辯稱其為該系列標志性的冬日花園圖案。

而在7月中旬,迪奧官網上架多款半身裙,其中一款“中長半身裙”被指抄襲中國傳統服飾馬面裙,引發質疑和熱議。截至《中國紡織報》記者發稿時,迪奧方面除了在部分地區下架爭議商品外,尚未對此事做出公開表態。  從馬面裙到花鳥圖,從所謂的“標志性廓形”到“標志性圖案”,迪奧的回應蒼白無力。迪奧事件,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思考。 ? ?

同裙不同價的尷尬

在國內某購物平臺上,搜索“基礎款”單色馬面裙,可以看到這些產品的售價基本是“白菜價”,且銷量廖廖。  換個“馬甲”,境遇大不同。  在迪奧官網,打上“標志性迪奧廓形”或“標志性迪奧圖案”的標簽,“迪奧版的馬面裙”就能賣出上萬元的高價,而且幾乎是被搶購一空。  在國內自主服裝品牌中,能實現如此夸張溢價的品牌,幾乎沒有。以馬面裙為代表的傳統服飾,更是缺乏市場競爭力。

“中國經濟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們還是很缺乏在國際時尚界叫得響的大品牌。透過馬面裙事件,我們更應該反思的是,在對中國傳統服飾進行深度挖掘,并嫁接于現代服裝設計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睿意德咨詢公司分析師吳夢熊認為,中國服裝設計師在進行服裝服飾創作時,需要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  

“國外設計師在傳遞本國審美元素時,顯得很自然;在‘借鑒’他國文化元素時,同樣顯得駕輕就熟。相比之下,我們自己的設計師在挖掘傳統優秀文化元素時,反而顯得有些‘生分’,導致一些傳統服飾文化元素乃至中華文化元素與服裝設計很難緊密融合。”吳夢熊說。

北京服裝學院漢唐服飾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詩宇長期從事古代服飾研究和復原。他在接受《中國紡織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時尚圈至少在十幾年前就已經關注馬面裙了,但在消化、借鑒和創新方面缺乏建樹。中國設計師可能覺得它是老土的,古人的版型跟當下生活不融洽,在市場上很難找到賣點。  一些服裝設計師并沒有真正深挖中國傳統服裝結構特征,在進行所謂的中國風設計時,簡單地理解為傳統文化元素的堆砌,和市場的期待有明顯的差距。陳詩宇舉例說:“十幾年前中國設計師設計的馬面裙,連基本的結構可能都沒搞清楚,只是在中間做了一個大褶子,卻不知道中間的褶子其實應該是重疊的。”  如今,迪奧的半身裙上市后,市場反應劇烈,這既說明了中國傳統服飾的巨大魅力和市場價值,也凸顯了我國在傳統服飾文化保護、開發和創新發展方面存在著諸多短板,讓傳統服飾在市場經濟浪潮中煥發生機仍然任重道遠。

做品牌不等于掙快錢

德勤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國際頭部時尚大牌幾乎都是歐美的。全球最大時尚集團為法國路威酩軒,旗下知名品牌包括LV、愛馬仕和迪奧等,2021年全球營收接近3500億元人民幣,屬于世界500強。  相比之下,我國目前體量最大的服裝企業是安踏集團,其2021年營收僅接近500億元人民幣。  品牌的培育,需要長期的沉淀,更需要設計師的堅守與創造。

“中國服裝品牌的打造,需要服裝設計師們認真鉆研和更加深刻理解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精髓。”陳詩宇舉例說,中國傳統服裝和西方服裝剪裁區別很大,有的部位會做大放量,有的可能會刻意不做掐腰處理。中國設計師首先要對本國文化學習和理解,更加深入了解傳統服飾文化的演進,更加深刻地感受其中的美學邏輯。

“欲速則不達。”奢侈品研究專家、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認為,中國要想創建本土的傳統服飾品牌,必須堅持、堅守,甚至煎熬。“有些服裝企業家用做生意的心態去做品牌,甚至把做品牌和賺快錢劃等號。反觀一些國際品牌的發展歷程,都需要很長時間的沉淀。這種時間積淀,也是我們所欠缺的。另外,我們的商業起步比較晚,高等院校的傳統服飾教育也沒有跟上,沒有專業人才就很難有專業的品牌。中國品牌需要學會更加自信地講好中國文化故事。”高級定制品牌GRACE CHEN已經研發出了符合中國人體型的黃金比例,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高定服裝中,獲得市場青睞。其創始人陳野槐強調,中國服裝界在傳統服飾文化挖掘、品牌內涵、技術研發等方面的投入遠遠不夠。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是傳統服飾生存的根基,也是現代服裝產業研發設計重要的文化寶庫。中國品牌要堅守一脈相承的文化內涵,也要掌握服裝設計中文化表達的技巧,找準撬動世界時尚的支點。

深挖傳統文化基因

事實上,除了被推上熱搜的迪奧,還有不少國際大牌在“借鑒”中國傳統文化。比如某奢侈品品牌的經典標志十字花,在排版、配色上基本上和唐朝寶相十字花一致。

“抄襲!不要再迷戀國際大牌,該清醒了!今后迪奧們別再用西方那套所謂的審美和文化居高臨下了!”一位“00后”網友在微博留言道。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加具備國際化視野,也有更加強大的文化自信,這是滋養中國傳統服飾品牌生長的肥沃土壤。

“以國潮品牌立足世界,這是中國服裝品牌化發展的重要方向。”新中式服裝品牌楚和聽香創始人、藝術總監楚艷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中國傳統服飾的傳承,傾心于對傳統服飾文化,尤其是漢唐服飾文化、敦煌服飾文化,以及新中式美學的研究與設計。她講到,唐朝的雍容華麗,宋代的簡約優雅,明朝的溫潤內斂,中國美在不同歷史時期非常鮮明。不管是唐裝、漢服、國潮還是新中式,都各有千秋。

據了解,楚和聽香品牌已相繼和敦煌研究院、故宮博物館等展開深度合作,進行中國傳統服飾復原研究和創新設計。楚艷從去年開始深入故宮博物院服飾館,試圖從故宮文物中尋找傳統元素與中國美學,設計出更適合國人日常穿著需求的國潮服飾。

“這些年來,紡織服裝行業舉辦了大量的設計比賽、時裝周等活動,也是為了支持服裝品牌發展,培育更具創新能力的設計師。”長期致力于中國傳統服飾研發生產的北京老字號企業、大德和隆慶祥服裝有限公司總裁李艷艷建議,對于國內致力于具有東方審美、中國韻味發展的時尚或者文化領域發展的企業,政府應給予相應支持。同時,還要對大眾傳媒和影視作品,以及電商平臺進行引導,在更廣泛的領域中逐漸影響國人的流行觀念。  工信部等五部門前不久聯合印發《數字化助力消費品工業“三品”行動方案(2022-2025年)》,明確提出國潮品牌創新發展。挖掘中國文化、中國記憶、中華老字號等傳統文化基因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新生消費群體消費取向研究,創新消費場景,推進國潮品牌建設。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在與國際大牌的競爭中,國潮品牌的認可度迅速攀升。益普索數據顯示,有71%的中國消費者認為中國品牌非常重要,69%的中國消費者認為中國品牌的發展未來可期。隨著國潮興起以及本土服裝品牌研發實力提升,相信未來傳統服飾文化與現代服裝設計將更緊密融合,“同裙不同價”的尷尬也將逐步化解。

標簽: 中國傳統 中國服裝 中國文化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