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縱觀歷史,中國聚酯有兩個產能高速擴張的階段,第一階段為2011-2013年,年均產能增速14.2%,主要是國家“四萬億投資”政策拉動,再加上棉價 10-11 年暴漲和化纖對棉花的替代效應;第二階段為2017-2018年,產能增速9.9%,其中滌綸長絲為產能擴張的主力品種。具體來看,2018年滌綸長絲產能同比增速11.8%。此后滌綸長絲產能增速已明顯放緩,但相較于聚酯其他品種而言,滌綸長絲每年新增產能維持在200-300萬噸附近,仍屬于高速擴能的品種。
POY、FDY去年產能利用率同比縮減,但相比較而言,POY產能利用率略高于FDY。2017年以來POY下游加彈機每年新增數量均在千臺以上,其中2021年新增2000臺,然隨著疫情反撲,終端需求萎縮,部分加彈機新增計劃取消或延續,2022年新增量1800臺,至年末全國加彈機總量24030臺。POY作為原絲,本身不具有彈性,因此紡織前多進行加彈,通過加彈機增速情況可知POY需求同比大幅縮減,上半年因物流運輸受限,年中限電政策影響對加彈行業影響尤為關鍵,作為聚酯產業鏈能耗最高的品種,限電政策無疑增加了加彈企業的減產力度,因此POY需求也隨之縮減,高庫存壓力下,POY產能利用率不斷下調。
整體來看,FDY產能利用率也逐漸下降,年均產能利用率72.1%,同比下調13.1%。FDY多用于春夏季面料及冬裝里料,而近年來春夏季訂單不斷縮減,FDY需求萎縮,企業為緩解供應壓力,產能利用率不斷下降。
據數據顯示,未來三年國內滌綸長絲仍有千萬噸產能投放市場,產能主要集中在蘇北地區,浙江項目規劃減少,福建、新疆、安徽均有項目,滌綸長絲供應逐漸由集中走向分散化,但浙江、江蘇、福建仍是市場重要的產銷地區。但由于滌綸長絲產能擴張速度較快,下游產業產能增速遠不及滌綸長絲,因此市場供需矛盾愈演愈烈,滌綸長絲也將經歷老舊落后產能淘汰的過程,整體產能利用率或處于7成附近。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