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   >  正文

紡織科技助力防災減災_當前快播

評論

海洋觀測系統上5000米的浮標繩索,“蛟龍號”上9000米的救生纜索,“天問一號”上的特種彈性繩索裝備……我國紡織企業研發的硬核技術,正越來越多地應用在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領域中。

5月12日是我國第15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從災害應急救援使用的高性能繩纜、阻燃耐高溫特種功能性面料,到救援必備的特種功能性服裝……在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防范災害風險、護航高質量發展方面,紡織高新技術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根繩纜系緊“生命線”  一根直徑只有10.5毫米的繩纜,能夠在200℃的高溫下持續工作1小時以上,且破斷拉力始終保持在1.5噸以上。這種輕型耐高溫救援安全繩,是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麗雅集團”)研發的最新科技成果,也是目前國內性能最為突出的耐高溫救援繩索。海麗雅集團研發的13毫米輕型大載荷救援安全繩索,單根實際承重能力超過5噸,比國內相同繩徑的其他品牌繩索受力能力高30%以上。這樣的技術,被海麗雅集團運用到火災救援等高溫工作環境中。例如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配備的長達9000米的救生纜索,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提供的著陸傘繩連接技術以及特種彈性繩索裝備,是海麗雅集團研發的最新科技成果。


(資料圖片)

“繩索技術及設備源于現代攀巖、登山、探洞運動及高空作業,經過20多年的演變,繩索技術在應急救援安全防護領域的作用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它的性能和質量直接關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山東魯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普科技”)技術負責人宋炳濤介紹,經過10余年的科研攻關,公司掌握了勻張力控制技術、皮芯合一技術等7項關鍵技術,成功開發了低延伸夾芯繩、消防安全繩、軍警訓練繩、動力登山繩等12大系列產品,目前已完全實現進口產品的國產化替代。其中34款產品取得CE、UIAA認證,認證數量居于全球前三位,9.8毫米動力繩吸水率僅為0.9%,遠高于UIAA標準要求,防水性能處于世界先進水平。這些產品可廣泛用于登山攀巖、高空懸掛狀態下的搶險作業時的安全防護繩索,在瞬間墜落風險工況下有效保證人員安全。“用于海洋觀測系統的長達5000米的‘白龍’浮標繩索,為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裝備的無人機系統發射回收用繩、為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提供的高性能緩沖勢能吸收器、為清華大學提供的中微子探測器用高性能纖維繩,是魯普科技核心技術的集中體現。”宋炳濤介紹道。

海麗雅集團技術中心副主任徐連龍告訴記者,為響應加快構建“全災種、大應急”救援力量體系的要求,海麗雅集團發揮資源優勢,深度開發了“蛟龍”繩索救援技術體系,涵蓋繩索救援裝備研發、繩纜救援技術培訓與訓練場景開發建設。

產學研合作是技術突破的有效模式。徐連龍介紹說,海麗雅集團與清華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建立了長期合作,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了保障。與清華大學聯合研制的“自冷卻式”高層樓宇救生緩降器,擁有2項發明專利,獨特的自冷卻技術杜絕了緩降過程中發生卡死的現象,解決了100米高層建筑遇到火災時人員逃生難題。這一技術被列入國家安全生產“千項”產品推廣項目目錄、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編制的《中國應急產品推薦指南》目錄。

“由于具備了過硬的技術,救援安全繩索在防災減災方面的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展,不僅是火災的搶險救援,而且廣泛應用于山岳、水域、高空、狹小空間等多種情境下的繩索救援,為災后救援和緊急情況下的救援提供安全、可靠的技術保障。這使以前很多應急救援狀況下的‘不可能’成為‘可能’,有力保障了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徐連龍說。

一塊面料承載九種功能

一塊小小的面料,可具備防靜電、炭化無熔滴、抗菌、防汗臭、速干、高透氣、抗病毒、防紫外線、防蚊蟲等防護功能,同時還具備綠色低碳的屬性。這種集安全、健康、舒適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多功能性面料,是浙江藍天海紡織服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天海公司”)研發的拳頭產品,不僅具備了防護服裝中最重要的面料功能要求,而且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下,為救援人員提供最安全可靠的防護屏障。?藍天海公司總經理助理陳聰聰介紹,防護服裝安防性能至關重要,而這些功能性其實都承載在紡織面料的技術研發當中。例如,炭化無熔滴防護性能可有效避免服裝中的聚酯纖維燃燒后產生熔融和熔滴對人體造成的二次傷害。防靜電性能可有效避免人體或服裝靜電所引起的火花與易燃易爆氣體、液體以及固體接觸可能引發的安全事故。?據介紹,藍天海公司下設的湖州藍翔特種面料有限公司與中國產業用防靜電紡織品研發中心共同研發的“藍翔”綠色低碳多功能防靜電防護面料,可以根據不同工種的作業場所或環境,結合企業的不同需求,來定制不同的功能。“藍翔”中國聯通專用夏季舒適型無熔滴防護面料擁有防靜電、炭化無熔滴、抗菌、防汗臭、吸濕速干、高透氣六大功能;“藍翔”國家應急救援隊作訓服專用夏季舒適型無熔滴防護面料擁有防靜電、炭化無熔滴、抗菌、防紫外線、吸濕速干、高透氣六大功能,兼顧了安防功能與穿著的舒適性,已在市場上推廣使用。?陳聰聰告訴記者,在應急搶險的安全防護等方面,公司一方面加強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術和產品研發,提高面料的多種性能和防護的水平;另一方面,公司長期注重企業標準化建設,通過參與產品標準的制定,促進和帶動國內這一領域的技術發展。?藍天海公司作為國內首個防靜電織物“領跑者”團體標準起草單位、防靜電防護面料“中國綠色產品”認證企業,專注于面料的多功能防靜電防護與綠色低碳的研發和普及工作。公司與東華大學等單位起草的《炭化無熔滴防靜電面料》團體標準,于2022年9月發布,是國內發布的第一個無熔滴面料標準;在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的支持下,浙江藍天海紡織服飾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主要起草單位起草的行業標準《無熔滴防靜電面料》也于同期正式啟動。?

由于產品可保持較高的功能性和性能指標的耐久性,特別是在纖維長效性功能上可以滿足標準要求,藍天海公司已為國家應急救援隊作訓服提供面料。

個體防護產業將迎大發展

國家減災委員會印發的《“十四五”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對“十四五”時期安全生產、防災減災等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其中提到要“統籌謀劃加強防災減災科研和技術攻關、推動學科和專業建設,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提供防災減災人才儲備和技術儲備,增強發展后勁”。特種紡織品行業各種新材料和高新技術密集,應用領域廣泛,這意味著行業將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也將隨之迎來更多發展機遇。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特種紡織品分會會長、北京邦維高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邦維高科”)董事長王旭光談道,2018年應急體系改革轉制后,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從過去的以救火為主,向洪澇、地震、泥石流、危化品處置、核應急等全災種救援轉變。這一變化也要求裝備類企業提供更多高質量和高性能新產品。今后,滅火防護、化學防護、水域救援等個體防護裝備領域的技術、產品和市場將迎來快速發展。同時,隨著國家和行業強制性個體防護服裝標準的陸續發布,個體安全防護產業也必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例如,在石油、煤炭等特種行業,產業工人的安全防護越來越被重視。在油田等作業場所,因摩擦產生的靜電就能引起巨大的災難。藍天海公司研發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第三代“藍翔”抗油易去污防靜電防護面料,不僅防靜電性能優良,而且可以耐受30次水洗的檢測,是藍天海研發團隊最新的科研成果。

際華3502公司聚焦安全應急產業,持續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在近期舉辦的2023中國(河北)安全應急博覽會上,展出的應急救援類產品有19種,包括應急救援服、搶險救援防護服、消防員滅火防護服、指揮員和救援隊員日常訓練防護服、專業訓練防護服等,可滿足應急救援人員日常訓練和救援作業的穿著需要。公司研發生產的多款消防滅火防護服已通過國家權威CCC認證,還可為客戶提供應急救援服裝一站式集成服務。王旭光談到,特種防護產品市場在過去是傳統市場,也是細分產品和冷門市場。在新的發展格局下,這些市場將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紡織的新技術、新材料將會得到大量應用,會發展成為一個新興大市場,成為行業發展的新增長極。在防護產業做大的過程中,一批先行企業正在發揮更大作用。徐連龍介紹,海麗雅集團專注于高性能繩索及其裝備研發,目前主要從事海洋裝備、軍工裝備、安全應急三大產業,實現了“替代進口,解決卡脖子問題”和“替代鋼纜、解決輕量化問題”兩大突破。海麗雅集團研發出“蛟龍”繩索救援技術體系,實現了高端系統裝備國產化。“蛟龍”第四代便攜自救腰包是海麗雅集團歷時2年,由40多名研發人員傾注心血研發而成,集逃生自救、向下疏散、橫渡救援、向上提吊、斜繩橋、短距離上升六大功能于一體,相比較傳統腰包,繩索長度增加25%,通過優化組件設計,總重量降低23%,體積縮小17%,火場逃生快10-15秒。宋炳濤告訴記者,魯普科技不僅不斷加大繩纜新產品研發力度,還積極承擔重大項目,參與制訂行業標準。近年來共承擔國家省部級項目9項,先后將芳綸、玄武巖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材料成功地應用于繩纜產品,開發出了登山動力繩和靜力繩、高性能消防救援繩、軍用特戰訓練用速降繩、電力牽引等多種用途的繩纜新產品。在應急救援領域,起草制定了第一個行業標準《低延伸夾芯繩》,授權1項國際專利、11項發明專利、25項實用新型專利。同時,《用于航空滅火滑降繩索》等2項專利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軍警及救援訓練繩》入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十大創新產品”、“軍民兩用技術突出創新成果”。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