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 >   >  正文

八個月后乒乓歸來 國際乒壇選擇中國

評論

威海南海新區奧林匹克中心內,美國華裔選手張安與烏克蘭運動員佩索茨卡比賽的第一分過后,中國乒協主席、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世乒聯)理事會主席劉國梁和國際乒聯首席執行官、世乒聯董事會成員史蒂夫·丹頓,以及雙方工作團隊成員紛紛起身擊掌,慶祝國際乒乓球賽事重啟。

從3月8日國際乒聯世界巡回賽卡塔爾公開賽落幕,到11月8日國際乒聯女子世界杯開打,國際乒乓球賽事回歸,用了整整8個月。

“重啟”,也是女子世界杯、男子世界杯以及總決賽組成的系列賽事的名稱,這三項賽事都在中國舉行。當前全球疫情發展態勢下,這是最為安全穩妥的方案。

國際乒壇選擇中國

丹頓透露,起初國際乒聯做好了國際乒乓球賽事受疫情影響停擺1到2個月的準備,可等到6、7月份疫情仍未結束時,他接到了劉國梁的電話,探討是否有可能將賽事集中到一地舉辦,中國可以成為一個選擇。

彼時的丹頓明白,賽事重啟無疑有利于乒乓球運動發展,但不能不考慮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雙方工作團隊沒有疫情防控相關經驗,要從其他已經恢復舉辦的賽事中汲取。經過反復溝通協調,乒乓球重啟系列賽事終于落戶中國。對此丹頓表示,他最想感謝中國。

共有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21名運動員角逐女子世界杯。這是疫情發生以來,依據國內相關工作方案,在國內舉辦的第一個由國際體育組織批準的、有境外選手參加的國際體育賽事。隨后男子世界杯將接檔在威海舉行,而國際乒聯總決賽則將在鄭州舉辦。

“希望看到比賽的人多多支持乒乓球的未來發展,看到我們和中國為比賽恢復做了這么大的努力。”丹頓說,“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肯定沒有那么輕松,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疫情防控毫不松勁

當前疫情境外輸入風險依然存在,賽事組織者緊繃疫情防控這根弦,在遠端防控、運動員入境和轉場、“邊隔離邊訓練”等方面制定了詳盡的防疫方案。

中國乒協按照國家體育總局“關口前移”做好遠端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所有參賽人員在出發前提交14天自我健康監測表、入境前3天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等相關信息。通過健康監測報告平臺,參賽人員來華前即開始在線填寫每日健康情況,便于隨時調取數據,提前做出預判。

參賽人員由上海入境后,嚴格落實入境100%健康申明、100%體溫檢測和100%采樣核酸檢測,采用“3+1+3+7”的“邊觀察邊訓練”模式,即在上海集中隔離至少3天,閉環轉場1天,在威海集中隔離3天,然后在入境至少7天以后再開始7天的“邊觀察邊訓練”。

中國乒協派人多次對境外參賽人員轉場路線進行全流程實地踩點考察,記錄時間和路況,與江蘇、山東青島等各屬地相關部門合作制定了詳細的轉場防疫、交通、安全等工作方案,并根據每日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轉場方案。

抵達威海后健康監測無異常的參賽人員可啟動“邊隔離邊訓練”環節,訓練組原則上按照“同航班,同協會”原則劃分,各組成員統一按照規定路線行動,不同組之間嚴格不接觸、不交叉。

比賽空場舉行,場館進行了嚴格的區域劃分和路線設計,以減少人員交叉接觸。運動員賽后觸碰球拍或點頭代替握手致意,佩戴口罩、隔位而坐成為觀賽標配。賽事酒店內分樓層、分時段、分區域安排就餐,工作人員入住酒店也實行封閉管理。

國家體育總局還為賽事協調提供了4臺消毒機器人,用于比賽期間的場地消毒,分別安置在比賽館、訓練館、運動員通道及酒店餐廳。

回歸賽場期待未來

“每一天都很渴望上場比賽。”國乒隊員陳夢道出了參賽運動員的共同心聲。重新站上賽場之際,運動員們除了些許緊張,更多的是開心與興奮。

受疫情影響,美國選手張安有5個月時間沒有練球,每天自我放松的方式就是做飯和讀書。“沒想到今年能有比賽”,得知來中國參加世界杯的消息后,張安既興奮又期待。

做好防疫工作的基礎上,賽事組織者盡可能對參賽人員給予人性化關懷。境外運動員在上海隔離期間,中國乒協積極協調滿足其餐飲、住房等相關需求,向在隔離期間過生日的運動員贈送蛋糕和禮物。為安撫運動員不能離開房間也無法訓練的焦慮情緒,中國乒協準備了包括跳繩、瑜伽墊在內的室內健身禮包。中國乒協、組委會以及隨隊志愿者隨時關注球員隔離訓練期間的需求和問題,在不違反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前提下,盡量滿足其合理需求。

參賽人員轉場途中,全程配備翻譯、醫療、公安等保障團隊,以及餐食、飲用水、防疫用品和生活用品等物資,在嚴格執行防疫方案前提下妥善有序做好停車休息等安排,盡可能減輕旅行勞累。

運動員生涯有過輝煌經歷的劉國梁深知運動員對重返賽場的渴望,他向所有參賽人員表達了感謝。“無論這條回歸的道路多么艱難,你們終究在這一刻站到了賽場上,重啟屬于大家的乒乓球比賽。”

“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劉國梁說。(記者蘇斌、張旭東)

標簽: 乒乓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