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  正文

邊陲小城的逆襲 湖北小城利川把“賣清涼”做成大生意

評論

邊陲小城利川“涼交會”將于3日開幕。這恐怕是國內首個以氣候為主題的縣級交易會。截止目前,利川蘇馬蕩已經吸引了35萬“氣候移民”在當地“筑巢”。在重慶、武漢兩個“火爐”之間,利川主打的氣候產品——“清涼”的價值,日益見漲。

邊陲小城的逆襲

很多事情,總是要經過時間的歷練、打磨之后,才能發現它的本質。比如,像機會這種東西,尤其如此。再說具體點,對于十年前在利川蘇馬蕩買避暑房的那些武漢、重慶市民來說,他們體會尤其深刻。

僅僅十多年間,在利川蘇馬蕩,一套100平米大小的避暑房,就從十幾二十萬上漲到60-70萬元。

而這期間,蘇馬蕩這個偏遠的山鄉,從500人的一個小村落,發展到目前有35萬來自重慶、武漢、長沙,甚至北京、廣州、深圳的市民在此購房。

如果以“孟母三遷”,以仁為鄰的中國傳統智慧來衡量,若你在蘇馬蕩居住,那么,你的鄰居會讓你無可挑剔。

他們是一群受過良好教育,行事低調,性格平和,光明磊落的人。盡管是沖著這里夏季涼爽的氣候而來,但是就憑他們放棄空調和大城市的方便,隱居在偏遠山鄉,追求自然舒適的居住環境這一行為,就把他們跟很多人區隔開。

他們是中國社會中最優秀的那群人中的一部分,他們的生活方式,也將引領著更多的中國人。他們往往有著比一般人更敏銳的眼光,發現那些獨特的機會。

他們發現機會,也在制造機會。如果不這樣解釋,用任何常規的思維,都無法解釋利川這個邊陲小城,突然成為武漢、重慶兩個特大城市的寵兒。

受寵的結果就是,利川一下子擁有了35萬,人數還在不斷壯大的新居民。這群人,是每一個城市都想極力挽留的高素質、富裕的群體。

利川當地老百姓稱他們為“候鳥”,每年6月份來到這里,9月份離開。但是,當地人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這群人的到來,將徹底改變他們此前的生活面貌。

利川的故事,講了一個中國小城“逆襲”的故事。我們終于不再一味向往歐美國家,爭先恐后地想要移民海外。這一天終于到來:國內也有地方,我們想前往居住,卻不是為了工作。

一位年輕的蘇馬蕩新居民這樣說:“新西蘭是我求學的地方,島國風光吸引著我,但遠在海外,環境陌生,人情淡漠,時常會想念家鄉。而現在從武漢到蘇馬蕩生活,卻沒有遠離家鄉的陌生感,我喜歡打籃球,已經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上起網課來,也不再枯燥,一顆浮躁的心漸漸平靜,鄰居的熱情讓我極有歸屬感,是個有人情、有溫暖的地方。”

這樣的故事,誰都喜歡。

“涼交會”不僅僅是利川的事

那么,吸引這35萬高素質、富有 “候鳥”們的到底是什么?

他們是氣候變暖的先知先覺者。據《科學美國人》報道,來自不同團隊的研究人員紛紛預測,2020年或將超越2016年成為史上最熱年份。罪魁禍首之一,就是人類活動向自然排放大量溫室氣體。

溫室效應,讓大城市的夏天越來越難熬。每年盛夏,武漢、重慶市民手機上,就被氣象部門的高溫預警消息霸屏。2020年夏天,湖北發布的高溫預警消息超過50多次。

如何在盛夏逃離令人窒息的大城市?這個時候,身處武漢、重慶兩個火爐中間的邊陲小城利川,就成了一個神奇的所在。

據研究,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那么,武漢、利川、重慶火車站所在位置的海拔分別是,武漢27米,利川1079米,重慶263米。而候鳥們群居的蘇馬蕩,平均海拔1500米。就憑這一點,利川就成為盛夏避暑勝地妥妥的贏家。

近60年的氣溫統計:利川年平均氣溫為12.9℃,夏季22.1℃,利川城區夏季平均最高氣溫為26.9℃,最高年(2013年)為29.1℃。而很多武漢人的家里,夏季空調的調節溫度都要高于26℃。

2018年,中國氣象學會正正經經地給利川授予了一個榮譽稱號 “中國涼爽之城”。

蘇馬蕩這樣一個偏遠的村落,為什么突然人就多起來?是高溫將重慶、武漢兩地市民趕到這里來的。

僅僅是貪圖涼爽,那夏季多花點錢,把空調溫度調低一點就可以了。如果這樣,那你就太低看“候鳥”們的品味了。利川對武漢、重慶市民的吸引力,遠不止于此。

在高鐵和高速公路還沒有經過利川的時候,這個邊陲小城藏在大山里,并沒有太多的人知道。

而現代交通大幅度拉近了利川跟武漢、重慶的距離,半天的高鐵就到了。這就讓利川變成了兩個大“火爐”的后花園。既然是自家的“后花園”,那就要好好審視一番。

這35萬“候鳥”中,臥虎藏龍,能夠看懂利川好的大有人在。他們每年盛夏,要在利川逗留兩、三個月,對這些大神而言,這已經足夠他們在利川挖掘出更多美好的東西。

有這樣一則小新聞,“武漢客人避暑利川一月,把這個地方拍攝得如此雅致驚艷”。而有心人調查發現,他拍攝的對象,僅僅是當地的一個茶館。這在利川都不算是個事。

就這樣,很多利川當地人視而不見的東西,卻被“候鳥”們當做珍寶。經由“大神”們不斷挖掘,再經過35萬“候鳥”傳播到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利川作為避暑勝地的品牌價值,還在不斷的增長中。

盛夏來利川“尋涼”的游客,光“騰龍洞”、“大水井”、“龍船水鄉”“佛寶山大峽谷”、“玉龍洞”這些景點,再加上以世界級的優秀民歌《龍船調》為代表的民族文化展示,就足以讓他們心滿意足。

而利川這個邊陲小城,更深層次的韻味、風情,則留給購房在此的“候鳥”慢慢挖掘、品賞。

其它的不說,單就利川古城“八景”中的“金字凌云”、 “柳橋煙雨”、“乾溪積雪”、 “鐘靈疊翠”、 “滴水鳴弦”、“小谷春流”、 “星巖夕照”、“歸源晚鐘”來說,每一景都如詩如畫,需要用心、擇日、擇時去品賞。不常住此地,怎能深得其中靈韻?

也正因如此。利川于9月3日至5日,在著名的龍船調公園南廣場,舉辦“涼交會”,主題是“游利川 置‘涼’家”。

顯然,這樣的“涼交會”不單是為利川本地人提供的服務,而是面向武漢、重慶兩地那些越來越難以忍受酷暑高溫炙烤的市民。

“氣候”產業的價值

利川今天的發展,是全球方興未艾的“氣候經濟”的一個縮影。而利川則是國內為數不多吃螃蟹的縣市之一。

利川是被重慶、武漢那些觀念開放、懂得享受生活的市民,推著走上發展“氣候經濟”這條新型產業之路的。

利川因為發展“氣候經濟”,而成為網紅縣市。這是現代中國人一種最時尚的生活潮流,而利川踏在浪尖。

毫不奇怪,利川也因此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

今年夏天,天府江廈公司帶著100億的投資來了,要在利川發展旅游、康養產業,把利川打造成為度假目的地;省長投集團計劃投資100億元,大力推動利川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川市首座全日制大學——武陵山康養學院籌建工作也在推進中;武漢生物工程學院位于利川市的產學研用基地項目在南坪鄉川東村開工……不僅如此,阿里、字節跳動、騰訊等互聯網科技巨頭,也都采取各種方式,來強化與利川的合作。

對一個縣級市來說,這些巨頭們為何都高看一眼?無它,因為“氣候經濟”讓利川踏上了產業發展的時代最前沿。2020年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中,利川排名12,可以說名至實歸。

但是,利川絕不會止步于此。

35萬高素質新居民給利川人帶來的還有一個巨大的財富,那就是更為開闊的視野。從發展經濟學視角來看,這是地方經濟發展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動力。

這些力量綜合起來,給利川帶來的改變將是巨大的,而且影響深遠的。這意味著,利川從一個邊陲小城、山溝里縣市的緩慢發展中,開始被時代帶著起飛。

利川的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景觀,包括城市管理的技巧,都在向,也必須向武漢、重慶這樣大城市對標,才有可能讓“候鳥”們能夠安心置一個“家”在利川,并在這里孵下金蛋。

面對這樣的利川,你動心了嗎?(吳志遠)

標簽: 賣清涼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