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  正文

國慶假期:“微旅游”正當時 追隨《覺醒年代》的“腳步”

評論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圖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況》顯示,我國有超大城市7座、特大城市14座,這些城市都具有較大的人口基數和巨大的城市市區以及輻射面積,在這種背景下,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帶來的不方便遠行的情況下,主打本地客源深度游的“微旅游”就成為了旅游業的新增量。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既符合適當控制人員流動的疫情防控規定,又能拉動旅游和服務業消費的“微旅游”,為國內旅游業著實“添了一把火”。本報特地擇取上海、北京、天津三個在“微旅游”上做出積極探索的城市,以供讀者和業內人士參考。

上海:“建筑可閱讀”融入市民生活

10月3日上午9點,在上海五卅廣場門口,兩輛醒目的藍色雙層巴士停在路邊,車身上的“建筑可閱讀 城市微旅行”字樣十分顯眼。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市民游客自覺佩戴口罩、保持間隔排隊、依次等候上車。如今,坐著觀光巴士,一路打卡、“閱讀”建筑正成為上海游最新潮的方式。

跟隨建筑大使微游松江、“閱讀”建筑;穿上曼妙旗袍,探尋國潮文化;欣賞各大展覽;參加游園活動;品嘗當季地道美食……9月17日至10月6日,“秋季尋根 根深葉茂”2021年上海之根文化旅游節推出城市微旅行線路、建筑可閱讀直播、旅游惠民福利、尋找城市空間潮玩地、夜游好去處等特色文旅產品,讓游客在輕快的節奏中,用別樣方式了解上海的城市魅力。

春秋旅游副總經理周衛紅告訴記者,今年國慶期間,春秋旅游推出兩條微游專線車,即“中共一大紀念館·二大會址紀念館·四大紀念館專線車”和“建筑可閱讀專線車”,這“一紅一藍”兩款專線車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微游線路,在國慶7天假期中,成為來滬游客和上海市民進行都市旅游的絕佳方式。

周衛紅說:“‘紅色專線車’讓游客在進入3個重要的紅色紀念館參觀的同時,通過乘車體驗,聆聽、了解沿線、站點附近的紅色紀念地,從而更為深刻、全面地熟悉上海豐富的紅色文化;‘藍色專線車’則通過‘乘車聆聽+站點講解’的特殊微游方式,讓游客既能瀏覽城市建筑風光,又能收獲與建筑有關的藝術、歷史、人物背后的故事,對上海的紅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在建筑上的綜合體現,有了更為直觀的認知。該專線車自9月17日開通之后,受到市場的普遍歡迎。”

另外,圍繞“今天是您的生日”這一國慶主題,春秋旅游還推出了多條微游線路,帶領游客打卡黑石公寓、楊樹浦水廠木棧道、幸福里、上生·新所等地,感受歷史變遷,體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城市發展理念。

周衛紅告訴記者,國慶期間“建筑可閱讀”微游產品班班爆滿,部分班期是全家總動員,如10月5日就由多組家庭組成的65名游客通過“紅色專線車”包車探訪中共一大紀念館、二大會址紀念館、四大紀念館,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感受上海的紅色基因、紅色命脈和紅色傳承。

記者了解到,這種將“觀光車+微旅游”相結合的“上海建筑可閱讀專線車”全程約80分鐘,共設五卅運動紀念碑站、外白渡橋站、城隍廟站、金陵東路碼頭站、東方明珠站5個站點,覆蓋及途經30處優秀建筑。值得一提的是,現代科技手段的應用將車上語音講解、導游車下講解和手機講解三者完美銜接,讓游客不費吹灰之力讀懂建筑里的故事。

哪條“閱讀”建筑線路最受市民、游客喜愛?在周衛紅眼中,“上海郵政博物館—蘇州河—乍浦路橋—圓明園路—北京東路(外灘)—陸家嘴”這條線路代表了上海的往昔和今日同框,值得推薦。

疫情常態化下的“熔斷機制”對于跨省游的約束力一直存在,因此相對比較靈活的方式是大力發展本地旅游業務,包括本地人游本地的旅游產品研發、旅游活動的組織等。周衛紅認為,城市“微旅游”改變了以往旅游產品偏重于景區的慣性思維,把全域旅游從一個有限范圍擴展到更大的城市范圍,這不僅大大延伸了旅游資源的內涵,還因為與市民的生活緊密結合,從而增加了好感與親切感,也為各地挖掘城市精神,講好城市故事,做了接地氣、可親近的銜接。

北京:追隨《覺醒年代》的“腳步”

10月6日這天,盡管北京下著雨,張玉還是帶著孩子來到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參觀游覽。她們不僅參觀了李大釗任北大圖書館主任時的辦公室、毛澤東工作過的閱覽室等,還在放映廳觀看了《五四運動》專題片,她們邊參觀邊不時談論著電視劇《覺醒年代》之外的新發現和新感受。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又因為電視劇《覺醒年代》的熱播,特別想來一次《覺醒年代》打卡線路‘微旅游’。”張玉說,“除了北大紅樓,我們還打算去陳獨秀在北京的《新青年》編輯部舊址、蔡元培故居等地打卡,和孩子一起了解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興起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過程。”

記者注意到,互聯網上關于《覺醒年代》打卡線路有許多推薦,比如位于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29號的北大紅樓,落成于1918年,這里是中國近代史上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進步思想的重要場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位于北京市東城區箭桿胡同20號院的《新青年》編輯部舊址暨陳獨秀舊居,1917年,陳獨秀受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多次邀請,由上海赴北京大學任教,并將《新青年》編輯部也遷到北京;位于北京市西城區教育街的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清學部遺存,這里是劇中周樹人與蔡元培首次見面的地方,當時的周樹人任職于教育部,因不愿被當做張勛一黨,便拿著寫有“不干了”的木棍立于此處靜站“表態”。

除此之外,僅在北京市東城區就坐落著蔡元培故居、老舍紀念館、茅盾故居以及“三·一八”慘案發生地等多個名人故居和歷史遺存。這些都是被網友們列入打卡尋訪、感悟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微旅游”路線圖。

繼去年北京發布10條微旅行都市游新線路后,今年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的“大北京 新場景 微旅行——只為找到你2021北京微旅行線路征集活動”正在進行中。不論是旅行社還是游客、市民、旅游達人,只要有想法,均可通過登錄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網等方式參與活動。

這次微旅行線路征集評選的重點包括“環球主題公園度假區+周邊線路”、北京建筑主題線路、北京水上游線路、紅色旅游線路、北京網紅打卡地線路、北京電影藝術之旅線路、北京精彩夜游線路、北京非遺文化與匠人之旅線路、北京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紀念館)之旅線路、“書香北京”慢生活休閑線路、廣場看升旗紅色精品定制游線路,以及中軸線、胡同、四合院、名人故居等主題文化探訪線路,如煙袋斜街、護國寺街、琉璃廠街、簋街、馬連道等特色街區。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資源開發處處長張靖表示,微旅行不同于傳統的旅游線路和旅游景點,期待廣大游客、市民、旅游達人共同發掘北京新的文旅資源,特別是在城市發展、城市更新中新涌現出的一些文化類場館、閱讀好空間、消費新場景、網紅打卡地等,從而整合成一批能夠便捷到達、深度體驗、消費時尚、場景新穎的微旅行線路,集中向社會發布和推廣,讓大家發現城市之美、身邊之美、生活之美,在熟悉的北京城感受別樣的精致和美好,也讓人民群眾在城市變化中不斷增強獲得感。

天津:在“微旅游”中發現身邊美好感受城市魅力

國慶假期,天津楊柳青古鎮風情街的游客絡繹不絕。汪女士帶著孩子在精美的磚雕和關帝廟附近拍了不少照片,母子倆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汪女士是河北人,因為孩子在天津讀書,她就過來“陪讀”。“國慶假期我們沒有回老家,特意來逛一逛古鎮。古鎮上的建筑都保存得十分完好,每一處都透著濃濃的文化感,孩子很喜歡這里。”汪女士告訴記者。

相比千里迢迢去遙遠之地看風景,近年來像汪女士這樣通過“微旅游”發現身邊美好的游客越來越多。在天津市旅游協會副會長、天津方正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張文勝看來,“微旅游”最主要的特點是說走就走,自由地安排行程,注重沉浸式體驗,類似于國外的背包客。游客與旅行社的合作主要表現在代訂房、代訂導游等單項服務上。

據張文勝介紹,隨著疫情進入防控常態化,旅游的形式和內涵也隨之發生變化,很多天津市民選擇就近游覽身邊的風景。以距離近、時間短、慢體驗、輕松游為特點的“微旅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從薊州區到濱海新區,天津有山景也有海景,有人間煙火也有雄奇自然之美,這些造就了國慶假期“微旅游”的熱潮。

位于西青區的楊柳青古鎮歷史久遠,文化底蘊深厚,將運河文化、大院文化、民俗文化等融為一體,受到了本地市民和外來游客的歡迎。國慶期間,不少天津市民到石家大院、安家大院、民俗文化館、楊柳青年畫館等眾多景點感受文化氣息。

被譽為“華北第一宅”“天津第一家”的石家大院是一座已有140多年歷史的大型清代民宅,整個建筑群包含18個院落278間房屋,大院中的戲樓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大的封閉式民宅戲樓。

“如今人們熱衷傳統文化,而古鎮最能彰顯傳統文化底蘊,游客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對人精神、心靈上的滋養。”石家大院講解組負責人趙麗娜告訴記者,“趕上‘十一’小長假,本地游客自駕去太遠的地方可能會堵車,而來楊柳青古鎮的交通十分便利。很多游客都被石家大院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民俗文化所吸引,在這里流連忘返。”

國慶期間,天津市薊州區美麗的秋景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踏秋、賞景、采摘、爬山,其中很多都是本地的游客。一位游覽盤山的游客告訴記者:“游玩不一定要去遠方,很多美景就在身邊。盤山空氣清新,風景如畫,處處皆景,每次來都有不一樣的感受。”隨著游客的增多,薊州區的農家院和民宿也是火爆異常。張文勝說:“薊州區的旅游資源比較豐富,像盤山、獨樂寺、黃崖關長城、梨木臺景區等各有千秋,山野游、休閑游格外受到本地市民的青睞。”

張文勝認為,“微旅游”不是單獨新興的一個行業或新的旅游品種,只是旅游行業內的一個旅游現象,是旅游形式的進一步演化。相對來說,“微旅游”更適合年輕人,因此對旅游質量的要求會更高一些。“我認為‘微旅游’發展會呈現更加自由的發展形式,未來如何通過各種載體多維度地把一個城市的魅力展現出來是發展的關鍵。”張文勝說。

專家觀點

“微旅游”經濟效應并不“微”

近年來,“微旅游”“微度假”等新興旅游形態開始出現。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受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影響,以本地游、周邊游為底色的微旅行快速發展,并成為旅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微旅游”的快速發展,是疫情常態化時期市場主體快速適應疫情防控要求而積極創新產品和服務的結果,是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游客對高品質、本地化、深度游產品持續追求的結果,也是各地政府通過消費券、免費游等多措施刺激本地旅游市場繁榮和發展的結果。從微游上海旅游品牌、旅游線路,到各地的城市漫游系列,微游產品快速發展。

“微旅游”的出現,具有近距離、短行程、高頻率、慢休閑、高品質五大特征。

近距離體現為“微旅游”的發生以車程2小時至3小時為特點,主要發生于本地及周邊,空間上具有易抵達的特征。短行程體現為“微旅游”的出行時間相對較短,一般為1日至3日小短程旅游。高頻率體現為“微旅游”是經常性的出游行為,是城市居民的常態化、反復消費的旅游產品。慢休閑體現為“微旅游”更注重慢生活、深體驗,不在意多點參觀游覽,更注重深入某一主題、某一項目、某一度假村等沉浸其中的深度、休閑游。高品質體現為“微旅游”產品更注重精細化、精品化、精致化產品和服務的開發,更能契合游客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

“微旅游”的出現,對于深度激發受疫情影響尚未充分發展的國內旅游以及彌補各地時有“缺席”的跨省游,釋放各地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復蘇發展,將起到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微旅游”所代表的高頻游,有助于滿足本地居民和外來游客的常態化旅游需求,以短時重復性消費最大限度帶動地方旅游的發展。相較于遠距離跨省游,近距離出游已成常態。專項調查數據顯示,今年國慶假期,49.1%的游客選擇省內跨市游,比去年提升4.1個百分點。

“微旅游”所代表的慢旅游,有助于帶動本地及周邊體驗、休閑、度假等旅游產品的發展,以高質高價產品充分釋放旅游消費活力。“微旅游”的發展,帶動了度假酒店、度假小鎮、主題公園、文化休閑、娛樂休閑等“微度假”產品的發展。

“微旅游”所代表的品質游,有助于滿足本地居民和外來游客的高品質旅游需求,深挖本地資源,帶動關聯產業發展,進而提升城市旅游發展質量,推進旅游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上海市推出的漫游城市精品線路,涉及美食、藝術、影視等八大主題,深度展示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微旅游”所伴隨的“旅游+美食”“旅游+農業”“旅游+體育”“旅游+藝術”等多業態融合性旅游產品,也成為以“微”促“大”,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有效抓手。

(作者單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

(中國文化報記者 連曉芳 采訪整理)

標簽: 國慶假期 微旅游 《覺醒年代》 熔斷機制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